良好的营商环境是重要的生产力,是推动发展的“金字招牌”。
12月22日,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朝阳市政府副市长、市营商环境局局长邱廷彦介绍,朝阳市研究制定了优化营商环境“1+7+3”改革方案,并经市委十届十三次全会审议通过,目前已进入正式实施阶段。
据悉,朝阳市优化营商环境“1+7+3”改革方案,共包括11个具体实施方案。其中,“1”是全市总体改革方案;“7”是7个县(市)区改革方案;“3”是3个专项改革方案。
创新全市营商环境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推进机制
在领导体制方面,创新建立领导干部带头抓,市营商局牵头抓,政府业务部门系统抓,党委部门抓宣传、抓督查、抓考核、抓问责的“四抓”领导体制。目前,市、县两级营商局局长全部高规格配备,分别由市政府副市长和县(市)区委常委担任,完成市营商局审批职能剥离,其他部门也积极参与改革、服务改革。
在工作推进机制方面,创新审批体制和监管机制。在坚守国家政治安全、政权安全、生态安全、生产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等底线的前提下,把所有应该下放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职权全链条下放到县(市)区、开发区,优化市县两级营商(审批)部门职能设置,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目前,完成县(市)区审批局(营商局)和开发区审批局“合二为一”,正在制定事中事后监管细则。
推进7个县(市)区各具特色改革
针对查摆突出问题,结合县区实际,推动7个县区分别选取1-3项关键性改革作为突破口,集中力量攻坚难点、疏通堵点。其中,龙城区、建平县、凌源市、朝阳县、北票市5个县(市)区重点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喀左县、双塔区2个县区重点推进便民利企体制机制创新。
目前,龙城区“六多合一改革”已试运行,“项目审批零收费”已落实,7个项目完成联合验收。例如,佳慧超市配送中心等2个项目采取“以函代证”模式审批,已出具《建筑工程施工许可意见函》。建平县项目代管办已进驻营商局办公,将飞地经济产业园3000亩建设用地列为试点推进区域评估,正在推进4个项目集中审批。凌源市正在对6个项目实施“模拟审批”,对开发区等5个区域进行区域性评估,启动5个乡镇政务服务驿站建设先行试点。朝阳县初步实现“并联审批、联合验收”全流程窗口再造,以新模式正在试行23个项目审批。北票市制定完成“一方案、三办法、两细则”政策保障系统,选取部分项目试行改革,“五减”成效初步显现。喀左县已开展全流程网上办理、不见面审批21件。1030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进驻县政务服务中心。取消政务事项150项,最多跑一次事项达到99%。双塔区公共场所卫生许可等15类审批事项办理时限压减65.8%。由三级审批变为区、社区(村)两级审批,新向乡镇赋权50项,建成便民服务驿站3个。例如,为保证金华园农业旅游观光园项目顺利开业,仅用1天时间办理了工商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3个证照。
加快推进3个专项改革任务
据悉,朝阳市将以市公安局为示范,重点推进便民服务体制机制创新。由市自然资源局牵头,全力推进用地审批流程再造。以喀左县为试点,推进用地组卷体制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