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对于沈阳市胸科医院胸外科而言更是如此。在科室成立之初,结合胸科医院的专科优势,在刘永煜院长和学科带头人任翼主任的带领下,科室提出了胸部手术“无禁区”的理念和发展目标,凭借自身的不懈努力,团队的密切配合,终于在2020年度实现了胸外科领域曾经的各个“禁区”的突破,完成了多个胸外科高难度复杂手术,让胸外科手术“无禁区”的理念变成了现实。
随着人们体检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早期肺癌被发现,胸外科手术量也随之增加。但这类患者的手术相对安全,技术要求不高,导致许多外科医生的工作重点倾向于这类简单手术,忽略了那些中心型、局部晚期肺癌患者的外科诊治。中心型局部晚期肺癌往往侵犯肺门结构,肺动脉、肺静脉及其主要支气管,手术不仅涉及肿瘤切除,还会涉及相应血管、气管的重建,手术风险大,难度高,大部分医院和大部分医生都难以完成,这会造成患者由于医生技术原因而失去手术机会,延误诊治,从而被迫采取保守治疗的方式。医学研究已经表明,手术是局部晚期病人最佳的治疗方式,术后患者的生存期相比于保守治疗有显著提升,生活质量也有明显改善。依托于沈阳市肺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沈阳市胸科医院胸外科秉承着手术无禁区的理念,既有责任也有信念去攻克中心型局部晚期肺癌手术治疗的难关。经过长期诊疗经验积累及手术技巧完善,我们在2020年度收治了多例局部晚期患者手术治疗,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局部晚期患者之所以风险大难度高,是因为肺血管受侵后,术中容易出现大出血。既要控制出血,又要完成血管受侵部位切除及重建,这对外科医生的心理及技术要求都很高。经过不断的探索和临床实践,胸外科在刘永煜院长和任翼主任带领下,几乎完成了胸外科血管重建领域的各种术式,现已构建出自主特色的完备的技术体系。
例如在肿瘤侵犯肺动脉时,在有效的血管两端阻断下,可以实行肺动脉侧壁成型及动脉袖式成型术式,不仅保证了肿瘤的完整切除,同时还保证了手术的安全。例如下面的情况。经过不断的实践,这种技术已经从复杂手术成为我们的常规日常手术操作,曾在3天内分别完成7例此类手术。
当肺动脉受侵严重时,袖式成形及侧壁成型就难以保证肿瘤根治的效果,往往需要进行血管替代。它是指利用人工血管或者自体组织再造血管后,将病损血管切除,利用其他材料代替原血管的功能,从而完成手术置换。例如这名的患者肺动脉受侵超过3cm,强行进行血管吻合会导致吻合口张力过大,引起术后出血,我们利用自体心包再造人工血管,从而代替受侵肺动脉完成血管重建。这样既保证血流通畅,又保证了肺动脉吻合段的无张力,也为患者减少了医疗费用,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处理上腔静脉受侵,采用人工血管代替,是对胸外科血管重建技术的重大考验。手术中既要进行三个血管断端的确切吻合,又要保证阻断血管期间头面部的血液回流,争分夺秒的缩短手术时间,避免颅内水肿。对于下面这例上腔静脉受侵的患者,经过术前的充分准备,我们设计了严谨的手术流程,在麻醉科的通力协作下,术中分别对左、右无名静脉,上腔静脉进行了切除。利用“Y”型的人工血管重建了上腔静脉系统,既减少了患者缺血的损伤,把手术创伤降低到了最小,同时又实现了腔静脉置换和完整的肿瘤完整切除。术后人工血管血流通畅,患者恢复非常顺利。
通过前期对血管技术的不断探索和经验积累,在2020年末,我们终于完成了胸外科技术的巅峰之作—自体肺移植手术。肺移植手术对血管处理技术要求更为苛刻,对于血管的长度、位置、口径等细节要求更为极致。在医院移植团队的通力配合下,刘永煜院长和任翼主任成功的为一位70岁的局部晚期肺癌患者实施了自体肺移植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特别顺利,术后第二日就可以下床活动。此例手术也成为东北三省首例自体肺移植手术,一定会引领着东北地区胸外科事业的发展。
对胸外科团队而言,作为沈阳市胸科医院的外科成员,不断的挑战自己,在胸部手术领域不断突破,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责任。在刘永煜院长和任翼主任的带领下,在早期肺癌诊疗方面,沈阳市胸科医院的胸外科团队已经达到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水平,与此同时,也始终关注着局部晚期肺癌患者的外科治疗。我们承诺不能因为技术原因使患者丧失手术根治的机会。血管重建技术对外科医生的心理素质、手术技巧、团队配合等多个方面都是重大考验,践行胸部手术“无禁区”的理念支撑着我们不断向前。在血管重建领域,我们几乎完成了现代胸外科手术的全部术式。在未来,我们会更加精益求精,继续实现技术领域内新突破,真正的践行胸部手术“无禁区”。也许未来还有困难需要去克服,但胸外科团队会始终秉承着初心,不断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