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的越来越寒冷,人们更需要注意肠道健康,下面就为大家科普一下结肠息肉。
相信很多人会对"结肠息肉"是什么很困惑,不清楚它属于什么类型的疾病。怎样才能发现结肠息肉?为什么要检查结肠镜?发现结肠息肉之后,如果不切除息肉会有什么后果?什么样的息肉需要切除?采取什么方式切除?下面就为大家科普一下。
什么是结肠息肉呢?
顾名思义"结肠"是人体的一段肠道,结肠息肉则是一种肛肠类疾病,凡从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息肉,临床上息肉可为单个或多个,以大肠息肉多见。既然已经初步的了解了结肠息肉,接下来这里将从症状、检查、治疗方法等一系列的方面科普,让大家对结肠息肉有更清晰的了解。
息肉会出现什么症状呢?
多数息肉起病很难觉察,有些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一些较大的息肉可以引起肠道症状,主要为大便习惯改变,次数增多,便中有粘液,偶有腹痛,极少数的便后有肿物从肛门脱出,有些患者可以有长期便血或贫血。
什么样的人需要结肠镜检查?
建议对一般风险的人群从50岁进行结肠镜筛查,而高风险人群,比如有家族结肠息肉史人群则提前到40岁。便血,大便变细或顽固性腹泻患者以及多发性息肉,腺瘤性息肉,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均应做结肠镜检查。50岁以上人群行结肠镜检查腺瘤发现率为20%。
结肠镜检查可怕吗?
目前在大肠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上存在两个误区,一是对结肠镜检查抱有恐惧心理,就选择其他的替代方法,觉得结肠镜检查过程痛苦,二是发现腺瘤性息肉后不及时进行内镜下切除。在肠内留下定时炸弹,结肠镜检查是目前对大肠内病变诊断最有效最安全最可靠的方法,随着医学的发展,结肠镜检查引入无痛概念,患者不必过于恐惧。
为什么要切除息肉?
因为结肠息肉特别是腺瘤性息肉,会缓慢进展,发生上皮内瘤变,部分会进展为结肠癌。行结肠镜筛查发现结肠息肉,并行内镜下切除息肉是有效降低结肠癌发病率及死亡率的手段。腺瘤性息肉发现后不及时切除。腺瘤性息肉是最常见的大肠癌癌前病变,多数患者没有自觉症状,随着时间推移,息肉会发生恶性病变,生长时间越长,癌变率越高,这就是说,在小的腺瘤性息肉只要留在肠内就是定时炸弹,大肠癌的早期症状就是没有特异性,及早发现大肠癌的关键是结肠镜检查,对腺瘤性息肉等癌前病变不能大意,应及早做内镜切除。通过内镜切除肠内癌前病变是最有效的防治措施,除了直肠和直乙 高度确信为增生样小息肉(<5mm),可进一步观察,对于腺瘤性息肉,一经发现就应切除。
息肉切除有风险吗?
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的潜在并发症包括消化道穿孔、消化道出血及电凝综合征等,为了降低直径<1厘米结肠息肉切除术的风险,可采用冷活检钳息肉切除术或冷圈套器息肉切除术。
相信大家现在对结肠息肉有了一定的了解,平时注意饮食问题,不吸烟不酗酒,不要食用刺激性食品,并且要坚持体育锻炼,生活有规律也是能够预防结肠息肉的最简单方式,当然一旦发现,不要恐惧检查,主动联系医生,确定这方面的手术治疗,便于早日康复。
【本期专家】
朱晶,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学历,沈阳市医疗鉴定专家组成员,沈阳市医学会传染病分会委员,在消化科工作了20多年,对消化科的常见病,如胃炎,溃疡,消化道出血,肝硬化,肝性脑病,胰腺炎都能熟练掌握,并能熟练掌握胃镜,肠镜,胃镜下止血,镜下息肉切除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