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伴随着一声清脆的啼哭,宝宝呱呱坠地,向世人宣布他的到来,每一位宝宝的出生,都给家庭带来新的希望与期盼。可是刚刚问世的他们并不会用语言来表达,哭声便成为他们表达需求的唯一手段。哭在整个新生儿时期都有其特殊的意义,对于新手妈妈,最烦恼的莫过于宝宝的哭闹。新手妈妈不要烦恼和焦虑,那是宝宝在和妈妈交流,妈妈要学会聆听宝宝“说”什么,了解他们的“心声”。
新生儿啼哭被认为是表达感觉和要求的一种方式,是正常神经行为发育的一部分。在生后第1周,啼哭主要集中在傍晚时分,尤其18-20点之间,在2周左右开始明显,到生后6-8周达高峰,每天平均啼哭时间为110-180分钟,到12周以后,降低到每天1小时,大多数在3-4个月消失。95%的新生儿啼哭没有躯体或健康问题,饥饿、过冷和过热、尿湿等均为生理性啼哭,一般声调不高,程度不剧烈,解除原因后易停止哭闹。但对于病理性啼哭家长们要正确识别。
新生儿常见的病理性啼哭原因:
1.感冒时鼻腔堵塞 新生儿一般用鼻呼吸,新生儿鼻道狭窄,鼻腔黏膜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轻微炎症充血,就可导致窄小的鼻腔更为狭窄,鼻塞时只能用口呼吸,因不习惯,出现不安,待哺乳时需要闭口更无法吸气,只能放弃奶头大声啼哭。
2.尿布皮炎 新生儿皮肤娇嫩,褶皱处发生褶烂或大小便浸湿的尿布未及时更换引起尿布皮炎,常是新生儿啼哭的原因。因此要保持皮肤褶皱处干燥,经常更换尿布,排便后及时清洗臀部,再涂以护臀膏保护皮肤。
3.喂养不当 由于喂奶量不足,喂奶过多或过早添加淀粉类食品,或新生儿咽入空气过多,食物不能完全消化又有较多空气,引起胃部膨胀和呃逆,有时会出现呕吐,而致哭闹。
4.乳糖不耐受 亚洲人群中乳糖酶低下的发生率相当高,可发生于新生儿,表现为大便次数多,黄绿色稀便,夹有奶块,泡沫多。腹胀,排气多,排气时常带出少量大便。新生儿因腹部不适,常剧烈哭闹。
5.牛奶蛋白过敏 机体对牛奶蛋白的高反应性,是新生儿最常见的食物过敏之一。表现为过敏性皮疹(荨麻疹、湿疹等)、呕吐、腹泻、肠胀气、肠痉挛等。
6.肠套叠 是由于一部分肠套入相邻的肠中,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新生儿多为原发性,也可能因喂养不当、吞咽空气过多引起肠蠕动紊乱造成。肠套叠时常有剧烈啼哭,伴有呕吐,排血便或果酱样便。当病情进展时,如面色苍白,出现休克时,啼哭反而不明显。
7.嵌顿疝 腹股沟疝、脐疝、腹内疝一般都能复位,偶尔可发生嵌顿和肠梗阻。当有患儿出现剧烈哭闹时,伴有呕吐、腹胀时,一定要注意检查脐部、大腿根部、外阴部是否出现肿物。
8.其它 如哭声高尖,注意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哭声低调、嘶哑,常见于甲状腺功能减低、声带损伤或喉返神经麻痹;哭声微弱,伴有反应差常提示重症感染。
当宝宝啼哭时,新手妈妈们莫要惊慌,查找引起宝宝哭闹的蛛丝马迹,采取相应措施去缓解。实施有规律的护理,为宝宝多进行抚触,增进母子、父子感情,每一次的抚摸都会让宝宝倍感舒适和安心,也可通过改变体位,改善啼哭问题。宝宝们用哭声表达情感,父母们用心去聆听、交流。当然,如果您无法准确判断宝宝的情况,建议到医院找专业医生进行咨询。
【本期专家】
于慕刚,沈阳市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兼NICU主任,主任医师,中国医科大学小儿神经内科专业硕士。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儿科救援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儿童重症医师分会委员,东北三省新生儿学组委员,辽宁省医学会医疗鉴定专家库成员,沈阳市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委员,沈阳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会专家组成员。一直从事小儿内科临床工作,在新生儿科疾病以及急重症、小儿神经内科、小儿急救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