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都是我的错,请你多加原谅,我一定改掉自己的坏毛病,也怨我,为了这点小事把咱两家闹得像仇人似的…..”这件事发生在三义庙村五组,两家因板栗园边界纠纷10年没有解决的矛盾,经过村关工委主任李闯,老干部刘云贵近两个小时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两位村民最终握手言和。
自2016年以来,红旗镇关工委为了配合镇党委、政府加强村组民事纠纷调处工作,在全镇九个村,聘请了具有一定法律知识,较高文化水平,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在本村有较高威望的老党员,退休老干部,老教师和现任村两委会成员80多名组成了“五老说和团”,发挥他们了解民情介入便利,居中调处的优势,村民之间发生矛盾纠纷,总能在他们的调解下化干戈为玉帛,把各种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他们在民事调处过程中,发挥法制宣传员作用,向村民们宣传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对村民们反映的新情况,新问题释疑解惑,引导村民支持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会的决策,发挥维稳信息员作用。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做好下情上达,上情下达,发挥矛盾调解员作用。第一时间掌握不稳定因素,及时调处化解矛盾纠纷。
从“五老说和团”成立以来,他们走村串户活跃在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线,民事调处工作是一件难事、双方当事人往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要想双方都服气,不仅需要耐心,还要注意方法,掌握技巧,在几年的实践中,“五老说和团”积累了一整套调解方法,稳定情绪,控制事态,依法调解,缩小分岐,规范程序,形成协议。
几年来,“五老说和团”大到民事纠纷,小到婆媳不合,他们主动登门做思想工作,久而久之,村民们都习惯地称他们为村组“和事佬”。由于这些“和事佬”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排除了群众之间因矛盾产生的疙瘩,架起了群众相互解纷息争的连心桥。如今村组里出现民事纠纷,都在第一时间找“五老说和团”调解,通过推心置腹地说和,村民之间形成了团结友爱,相互帮助的和谐关系。
到目前,“五老说和团”共调处各类纠纷120余件,为村组、学校上法律课20多节,劝阻村民越级上访5起12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