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日是第33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宣传活动主题是“携手防疫抗艾 共担健康责任”(英文主题为“Global solidarity,shared responsibility”),旨在强调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加强团结协作,强化压实政府、部门、社会和个人“四方责任”,携手应对新冠肺炎、艾滋病等全球范围内重大传染病挑战,共同抗击艾滋病,为实现艾滋病防控目标、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努力。
截至2020年10月底,我省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20774例(其中AIDS 7230例),报告HIV/AIDS累计死亡3219例,整体疫情处于低流行水平。2017年到2019年,我省年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数分别较上年下降5.3%、1.1%、3.1%,2020年1-10月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4.0%。全省艾滋病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连续四年下降,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领导重视,多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
多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将其纳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每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前后,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参加全省艾滋病日宣传活动,深入基层进行调研,了解全省艾滋病流行情况,看望慰问一线医务人员。省防治艾滋病委员会各部门充分发挥各自工作优势,深入开展艾滋病系列宣传活动,向全社会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反对社会歧视的良好氛围。
二、有效控制性传播,加强重点人群干预
针对我省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以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的疫情特点,我省不断加强对男男同性性行为、暗娼等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和综合干预,扩大综合干预覆盖面,提高高危人群HIV检测率。“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干预同性性行为、暗娼、吸毒等重点人群200余万人次,发放安全套800余万个,发放宣传资料240余万份。
三、夯实监测基础数据,提高检测咨询可及性
我省目前共有艾滋病监测哨点64个,覆盖吸毒者、男男性行为者、暗娼、男性性病门诊就诊者、流动人口、青年学生、孕产妇等7类人群。十三五期间,全省艾滋病丙肝疫情监测哨点累计监测检测19万余人次。经过多年的逐步推广,我省目前共有自愿咨询检测点(VCT)200余个,十三五期间累计接待求询者并做抗体检测40余万人次。
四、建立健全网络检测系统,进一步扩大检测覆盖面
为进一步健全网络检测系统,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部建立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全部建立艾滋病确证实验室。截至目前,全省已建立省艾滋病确证中心实验室1家、艾滋病确证实验室17家以及艾滋病筛查实验室近600家,是我省每年艾滋病筛查的技术保障。
五、以项目为依托,促进全省艾防工作
我省依托中央转移支付等项目,在艾滋病监测、检测、干预、治疗等方面均获得很好的效果。借助国家社会组织基金项目激发我省社会组织参与活力,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在重点人群干预、感染者和病人随访服务、关怀救助等领域开展艾滋病工作,是我省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有力补充。
虽然我省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防治形势依然严峻。一是我省艾滋病以性传播为主,隐蔽性强、流动性大给艾滋病防控带来了很大难度;二是仍有一定数量的感染者和病人没有及时被发现,存在潜在的传播风险;三是艾滋病感染者在就医、就业、就学等方面仍受到不同程度的社会歧视。
艾滋病防治依然任重道远,需要在各级政府领导下,多部门密切合作,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强化个人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切实做好我省艾滋病防治工作,推进健康辽宁建设,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