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建峰,男,1977年11月出生,高级工程师职称。 1997年高中毕业后考入大同煤校(中专),1999年毕业后在山东岱庄煤矿工作,2002年考入中北大学全日制本科。毕业后于2008年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硕士研究生,2011年硕士毕业后到中科院空间中心工作。2014年作为人才引进就职于哈尔滨工业大学(鞍山)工业技术研究院,从事星敏感器研发工作,2016年起在职就读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博士。
和那些高中毕业就能够顺利考入大学的人相比,我的求学路并不是一帆风顺。但是,不管经历什么,也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困境,我都抱着立足当下、怀揣梦想的态度,不断奋斗,从而去寻找那理想与现实最佳结合点,不断为梦想而奋斗。
就读中专也许心有不甘,但是,现实的贫困环境需要改变。后来在采煤一线工作的那些日子,我也始终在思考,我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不是怕苦,而是当物质得到一定满足后,生活还需要梦想的支持。为此,我后来又重新参加了高考,自己的大学梦才得以实现。
读大学能够获得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毕业后希望能考上自己心仪的研究生,不巧的是毕业那年由于单科成绩未能达线而与梦想的北航擦肩而过。当时可以调剂到别的学校,考虑了再三还是不愿放弃自己梦想,最后又坚持考了两年,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北航梦想。
在北航的硕士学习期间,我抓紧一切时间获取专业知识,参与了国家863项目,主要负责“三轴稳定微纳卫星姿轨控计算机的设计与实现”,通过与团队成员的不懈努力,该项目在验收时评选为“优”。硕士毕业后在中科院空间中心工作,主要负责图像处理制导计算机研发,在随后几年的科研中所负责的项目取得了关键突破,所研制的产品在某型号中得到应用。2014年初作为人才引进到哈工大鞍山研究院,主要从事高动态、轻小型星敏感器和智能图像处理等方面的研发工作。自入职以来,解决了高动态星敏感器图像拖尾的问题,重新设计了高动态星敏感器的所有硬件电路,并完成了驱动编写和调试。独立完成了轻小型星敏感器的全部硬件设计工作,和团队成员一起完成了轻小型星敏感器的正样产品,于2016年11月在深圳东方红海特卫星公司的X脉冲试验星成功搭载应用。此外,在参与承担包括国防预研和基础科研等纵向、横向和面上多个项目中,所研发的技术和产品已在项目中得到应用,为哈工大鞍山研究院能够承担科研项目打下了一定的技术基础。为了更高的追求,在完成科研工作的基础上希望能进一步深造,2016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在职工程博士研究生。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知识经济趋势日益明显,国际国内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我所做的星敏感器研发成果对中国航天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没有人才的小康,就难以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小康”。这也许就是激励我不断前行的信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