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随着气温下降、寒冷冬季的到来,又到了水痘的高发期。
水痘是儿童最常见的出疹性传染病,由水痘-疱疹病毒引起,经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染,传染性高,从患者出诊前1-2天到皮疹全部结痂,整个病程都具有较强传染性,冬春季多发,经常在幼儿园或小学等人群聚集地集中发病,呈暴发流行。
一旦得病,宝宝会出现发热、周身不适、易哭闹、厌食、咽痛等症状,同时在发病的当天或第二天,出现皮疹,以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的皮疹共同存在(俗称老中少三代共存)为临床特征。水痘皮疹先出现在躯干(前胸、后背)和头面部,逐渐蔓延到四肢,呈向心性分布;开始为红色斑疹(扁平的),数小时变为丘疹(凸起的),再数小时发展成疱疹(凸起有水的),疱疹为单房性,疱液初为清亮,后稍浑浊,周围有红晕,可有严重瘙痒,小儿易用手抓破,疱液具有较强传染性;1-2天后疱疹开始干枯、结痂、红晕消失;1周左右痂皮开始脱落,一般不留瘢痕,如继发细菌感染可留有瘢痕,严重影响了小儿的健康。因此到了冬季,水痘的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预防水痘呢?
1、接种疫苗是目前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接种2次疫苗,保护率可达95%以上。
(1)宝宝满1周岁后即可接种第1次水痘疫苗,水痘疫苗的保护期为5年左右,所以4-6周岁时需接种第2次水痘疫苗。接种水痘疫苗后虽不能保证100%避免水痘发生,但仍然可以明显减轻发病时的症状。如果宝宝未接种疫苗,在接触水痘患者后72小时内可以应急接种水痘疫苗,以预防水痘的发生。
(2)注射疫苗后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①注射局部出现疼痛,红肿,硬结(常在接种后24小时内出现),无需特殊处理,一般持续2-3天可自行消失。②低热(接种后1-2周内出现)和皮疹(接种后72小时内出现),无需特殊处理,一般持续1-2天可自行缓解,注意观察、多喝水。③如果发热≥38.5℃持续超过48小时,红肿硬结≥5cm,需到医院诊治,或联系接种单位。④如果发生罕见疫苗反应,如过敏性皮疹,过敏性休克(疲乏无力,面色苍白,头晕,呼吸困难、喘鸣,声音沙哑,喉咙肿胀,心跳加速),应立即送孩子去就近的医院。
(3)接种疫苗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一些严重情况是不能接种疫苗的。如:近期有过敏反应;近期有发热、感染者;接种部位有严重的皮炎、化脓性皮肤病者;免疫缺陷病患儿;严重心脏疾病、肝脏疾病和肾脏疾病者;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等等。
2、控制传染源,隔离患病患儿至皮疹全部结痂为止。
3、接触水痘患者的易感儿医学观察期为3周。在观察期内,家长需要每天观察宝宝的躯干与头面部、四肢是否有皮疹,如有症状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4、对于免疫功能低下、应用免疫抑制剂者及孕妇,若接触了水痘患者,应尽早(在暴露后的10天内)使用丙种球蛋白或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
5、宝宝要养成不到处乱摸、乱碰、勤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多吃蔬菜与水果、饮食均衡、多喝水;所居房间每天要定时彻底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家长给宝宝增减衣服要适度;出门要戴口罩,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减少与水痘患者接触的机会,防止感染的发生;同时还要多做户外运动、多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
宝宝一旦得了水痘怎么办?
1.就诊隔离
要及时带宝宝到医疗机构就诊,如被确诊为水痘,要尽量待在家中,避免和其他孩子接触,不要去幼儿园和学校等集体机构,直到全部皮疹结痂为止。
2.饮食护理,对症治疗
轻者给予易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重者必要时可静脉输液。局部治疗以止痒和防止继发感染为主,勤换衣服、勤剪指甲、勤洗手,不要抓破水疱,可戴上棉质手套,保持皮肤清洁,定时洗澡,洗完澡用柔软的毛巾擦干身体,避免擦破水疱。在医生的指导下,皮肤痒可局部涂擦润肤剂和内服抗组胺药,继发感染可用抗生素软膏。发热的宝宝应卧床休息,避免使用阿司匹林。
3.家长防护
水痘出疹前1-2天至全部皮疹结痂前,均有传染性,家长在护理宝宝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自我防护,最好戴口罩,接触宝宝后要洗手。
【本期专家】
郭春艳,沈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主任,儿科主任医师,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受聘为沈阳医学院教授。辽宁省围产医学委员会胎儿组组员。从事儿科临床工作2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儿科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尤其擅长新生儿危急重症的抢救及小儿呼吸机的应用,具有辽宁省窒息复苏培训师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