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玲,就职于大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现为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带头人。2007年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2012年荣获辽宁省“优秀教师”称号;2014年获大连市“劳动模范”称号,2018年获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19年获批大连市劳模创新工作室。
从教三十余年,我先后承担过10余门本科生、研究生课程的教学任务,获2项辽宁省教学成果1等奖,主持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多项省市级科研项目,在纳米材料特种制备和低碳能源转化工作中做出重要贡献,其中等离子体与离子液体相互作用和等离子体强化制备负载型金属催化材料的研究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以第一或通信作者发表SCI论文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7项,在科学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1部。
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我始终将树人放在第一位,以多年的科学研究基础为依托,在大学生创新、考研等过程中,耐心引导学生完成项目、成功考取研究生。王琳娜同学在2016年申报了大学生创新项目,2017年项目顺利结题。我深知项目结题并不意味着学生培养工作的结束,我引导学生以项目进行过程中的创新性研究结果为突破点进行深入系统的探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撰写科研论文,2019年在项目结束的两年以后学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高水平期刊发表了SCI收录论文。
2020年3月至7月因新冠肺炎疫情学生未能按期回校学习,我采用雨课堂、腾讯会议和微信等线上方式指导研究生和本科生课程学习和开展研究工作、撰写研究论文及复试考研过程中的专业辅导,在我的指导下多名本科生考入心仪的大学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所指导的2017级研究生徐卫卫在读期间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3篇,被评为辽宁省优秀毕业生,并进入华中师范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在培养学生的同时我也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通过十余年的努力已建成较为完整的学科梯队。青年教师是学科发展的希望,我在学科建设中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支持年轻人的成长,在研究工作中给予青年教师指导,在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过程中,和青年教师分享申报经验与体会,指导青年教师撰写基金申报书,努力终有收获,近年来学科每年都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
三十多年的教学之路,不变的立德树人、求实探索精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全心倾注教育,引导学生探索科学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