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北京国电电力大连开发区热电厂总工程师。
作为一名企业生产管理人员,我始终秉承着对党的忠诚、对电力事业的热爱和对技术创新不懈追求的信念,勤奋学习、大胆管理,努力破解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和专业管理难题,坚守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信念和责任,也践行着一名技术管理者的使命与担当。
2017年是大开厂的“攻坚年”,影响着企业可持续发展关键因素的诸多重大项目相继施工,生产压力巨大。2号机组首次A修、2号机组超低排放技术改造、工业供汽和热电解耦灵活性改造,以及“提质增效”等工作项目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我作为项目的管理人员,从方案规划、统筹部署、分析问题、改进方案到工作实施、质量监督把关、运行改进、指标对标优化,每一个环节我都参与其中,经常要与各专业技术人员一起加班加点进行分析系统解决问题,经常在现场一待就是一整夜。
击破重重困难,大开厂1号机组成为国内首台实施高背压改造的350兆瓦超临界湿冷供热机组。实施高背压供热节能升级改造后,两台机组的供热能力显著提升,不但能够满足1600万平米的供热面积需求,将“小马”拉“大车”变成了现实,而且实现了社会效益、环保效益、经济效益的“多赢”。实施热电解耦简洁高效化灵活性改造后,大开厂以最小的投入,获得了最佳效益:机组在20%负荷下仍具备228吨每小时的蒸汽提供能力,低负荷供热能力达到350万平方米;机组调峰能力提升到80%,大幅领先区域同类机组水平,当年即获得调峰补偿2195万元,同比增加1617万元。
“有些事情经历时会觉得很艰难,痛苦甚至想放弃,但经历后你会觉得它是笔财富。”在一次与青年员工座谈会上我对青年员工们这样说。在为了工作加班加点、通宵达旦,全年无休,全部精力被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占据,确实也会觉得辛苦,觉得累,但当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奖状送到我手中的时候,当我看到一项项技改与创新工作圆满完成且效果显著的时候,我觉得这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这些年,我深刻认识到人才强企的重要性,只有持续人才梯队建设,不断提高青年员工技术水平才能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要想给干事的人以机会,给能干事的人以舞台,给干成事的人以激励,让想为者敢为、有为、有位。2020年,我提出要由青年员工作为大开厂年度科技攻关项目的接标人,让青年员工担起“重任”,加强自身管理,塑造良好心态,提高使命感;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开拓思路与视野,提升综合能力水平,体会满足感;在攻关项目完成获得肯定与掌声时,获得荣誉感。目前,已经有多个青年员工带领的攻关项目提前高质量完成。
经过一场场真刀实枪的技能切磋,一批全面过硬的年轻工匠和技术能手脱颖而出,不仅成为了企业的中坚力量,同时也成为众人瞩目的明星、争先赶超的标杆。
一直以来,我始终将自己定位为一名普通的先进生产力的践行者而埋头苦干,无愧于“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