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和,现任和平区营商环境建设局(行政审批局)党组书记、局长。
我叫李志和,现任和平区营商环境建设局(行政审批局)党组书记、局长。从2017年5月开始从事营商环境建设和行政审批工作。一路走来,我见证了和平区政务审批服务局的成立,16个部门165项审批业务实现了统一全业务受理,以前老百姓需要跑几个部门才能办理的业务,到现在实现一个窗口就能得到解决。
今年的春节是我印象中记忆最深刻的一年,一场疫情突然袭来,所有创业者、建设者和投资者的神经都在紧绷,创业会不会受阻?建设会不会停步?对于我们从事营商环境和行政审批工作的每一位“营商人”来说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做才能既保障企业和群众快速办理审批业务,又能够做好办事大厅疫情管控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特别是年初以来,全区有102个新建和续建重点建设项目处在前期审批过程中,如何快捷地帮助企业复工复产都需要我们去逐一破解难题。
为了保证每个项目的顺利落地,我带领主管审批业务的副局长和相关审批科室一起研究,提出了“有需求线上办,非必需不窗口”的疫情应急服务模式,变“被动审批”为“主动服务”,仔细梳理项目审批中的各个环节,逐个项目分析审批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沟通协调相关部门,项目建设进展也日益突飞猛进。功夫必不负有心人,经过我们周到细致的服务,我区项目建设逆势而起,中海、方大、华润等重点项目纷纷如期开工,我们的工作做法得到了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和重要批示,经验做法也在全市进行了推广。
在一次局例会上,科长向我反映,现在的地址楼门牌与原来的楼门牌经常出现不一致的问题,以至于办理审批业务的企业和群众为了审批和查询的需要总是来回跑。虽然只是审批过程中一个微不足道的环节,但却与企业和群众办理审批业务息息相关,开发商办理商品房销售许可证的测绘、群众办理房屋所有权证离不开它,就连老百姓想要按户缴纳煤气、水电费,快递员想要精准投送等等也都离不开它,每个月到窗口进行地址查询的数量就有千余件。我就想,现在是网络时代,能不能通过数据的多跑路,实现百姓的少跑腿。我带领相关业务科室和网络公司共同研究,经过半年左右的研究整理工作,在全市率先创新推出地址楼门牌查询系统,有效地解决了原证件上打印的老地址与现在的实际地址不符而导致企业和群众在办理注册登记、许可证及房产证等业务时都需要先期查询地址档案的难题。
现在地址查询窗口的工作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三分之一左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和群众网上提交审批要件后,负责办理审批业务的后台工作人员居家办公就可以很方便地登录系统查询核对地址后办理业务,极大地促进了“有需求线上办,非必需不窗口”的应急服务模式,同时也大幅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辽宁新闻、学习强国平台等媒体纷纷报道,市有关领导也到我局进行了现场调研,对我们的创新举措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目标的如期实现,需要我们“营商人”从每一次服务,每一个窗口,每一项流程中体现,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打造诚信服务型政府,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为企业和群众解决实实在在的困难和问题入手,按照“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要求,为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倾注自己的心血与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