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三、四十四、四十五……加油!加油!”毽球一上一下的翻滚着,胡子涵的脑门上已经出现隐隐的汗珠,周围的小伙伴们认真地为她计数。
窗外的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新民市高台子镇的“罗屯连心站”活动室里热气腾腾, “半月小课堂”又开讲了,今天的主题是踢毽球。
志愿者在教孩子们踢毽球
志愿者和孩子们一起踢毽球
毽球是从中国古老的民间踢毽子游戏演变而来,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罗屯连心站”的志愿者们通过讲述毽球的历史故事,让孩子们了解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在青少年一代得到传承和发展;通过带领孩子们单人踢,组队踢的方式,涵养阳光健康、拼搏向上的体育文化,培养学生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增强文化自信,促进农村学生知行合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此次活动策划者,新民市高台子镇党委第一副书记田欣介绍,罗屯连心服务站,从留守儿童、双职工家庭儿童、困难家庭儿童的实际出发,整合全镇青年志愿者资源,创设“半月小课堂”,每月中、月末开展由青年志愿者、教师志愿者义务辅导孩子写作业、提供人文关怀、丰富乡村孩子的业余生活、拓展孩子们的课外知识、培养兴趣爱好等志愿活动,缩小城市孩子与农村孩子的差距,打破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的困境,建立教育资源共享机制,促进孩子们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为进一步拓宽学生课外活动阵地,丰富乡村学生精神文化生活,高台子镇罗屯连心站坚持举办乡村“半月小课堂”。通过开展不同的志愿服务,把罗屯连心站建成农村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阵地、文体活动开展基地、社交能力培养实习地等,把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填充得有声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