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脑卒中即脑血管病,分为两大类:出血性卒中(脑出血或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也属于这一类)和缺血性卒中。
一、出血性卒中
出血性卒中的原因:高血压、颅内动脉瘤或血管畸形破裂引起,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低于缺血性脑卒中,但死亡率和病残率均高于缺血性脑卒中。其原因一般有以下两种:
其一:血管失去弹性破损出血
血管壁受损,血流冲击导致血管壁慢慢变薄,在血流冲击等因素下导致血管破裂。
其二:颅内动脉瘤、血管畸形破裂出血
二、缺血性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的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脑供血不足导致的脑组织坏死的总称又叫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和脑栓塞。
1.血栓性脑梗死
图中的黄色部分:罪魁祸首——动脉粥样硬化
正常血管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斑块破裂血栓形成
2.栓塞性脑梗死
罪魁祸首——栓子
房颤的患者易形成栓子,从心脏脱落的栓子随着主动脉的血流,进入脑动脉,机会卡在脑血管中,形成脑栓塞。
三、脑卒中危险因素
1.不可干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家族遗传。
2.可干预危险因素
1)首先是大家所熟知的“三高姐妹”。
2)心脏病:房颤以及心脏瓣膜病的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最高。
3)那么,哪些人容易患上述疾病呢?
因此,预防脑卒中的有效措施就是:及时治疗“三高姐妹”、心脏病、戒烟限酒、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本期专家】
孟繁玲,沈阳市安宁医院急诊科负责人,副主任医师,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从事神经内科工作多年,擅长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主攻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血管性痴呆、抑郁症、焦虑症、脑卒中后抑郁、阿尔茨海默病、失眠症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