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作为《黄帝内经》这部中医奠基著作里的一个重要理论,五运六气一直被视为是“哲学式医学”的代表,学术界争议较大。但就笔者个人理解,五运六气理论实质上是古人对于自然规律的一种总结性的统计类叙述,他们把实际观测的每一年的气候、温度、人群的发病情况等等记载下来,并寻找其中的规律,以六十年为一甲子而完成理论的构建。
当然,这一理论尚未在科学层面上得到确切的验证,不过仍可以作为医学工作者防治工作的参考,也可以为广大群众提供预防、养生的建议。
五运六气的基础来源于天干地支。众所周知,天干数为十,地支数为十二,这其中有阴阳的区别——一阴一阳为一组,则天干分为五组,即五行木火土金水,地支分为六组,对应太阴少阴厥阴太阳少阳阳明。循环往复时,天对应的“气”就按照对面的地支以六为周期循环,称为六气,地对应的“形”就按照对面的天干以五为周期循环,称为五运。举一个实际例子,2020年就是庚子年,天干庚对应的是地运的“金”(且有金运太过的含义),地支子对应的是天气的“少阴”,也就是说本年的气候、疾病变化就是按照“金运太过”+“少阴”这个搭配来运行的。
完成解码的第一步之后,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这个搭配有什么样的实际意义。
“金运太过”包含两个要点:一是金过强,会导致木受克,所以肝胆疾病和与其经络相系的生殖系统疾病、双下肢疾病发病率会比较高(《素问·气交变大论》)。二是金以清肃为美,金运太过就坚固有了实体,就会导致主金的肺脏出现实变、喘咳、胀满等症状(《素问·五常政大论》)。
“少阴”就相对而言复杂一些,不同的年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也就是说,在共性的基础上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就庚子年而言,总体的少阴司天表现为:寒热之气错杂,上半身以热病为主,下半身以寒病为主,民众的主要疾病症状表现为:咳喘、出血类疾病、胃寒、心痛、腰痛和肿满。但具体到庚子的个体气运是:上少阴火,中太商金运,下阳明金。详细拆分开来,可以预测每两个月的变化。这也是本文所要讨论的,今年冬季的气候变化是如何呢?
阴历9-12月,即是所谓的“下阳明金”,具体些说,即是“阳明燥金在泉”。气候比较干燥,雾露较多而雨雪较少,民众容易有呕吐、喜欢叹息、心绞痛、咽干、足热等症状(《素问·至真要大论》)。9-10月是第五气,气候较一般的晚秋初冬为热,民众容易患上温病(可以简单理解为热伤风)。11-12月是第六气,也就是年终之气,气候以干燥为主,民众容易患有咳喘和出血类的疾病,且易引发皮肤病和小腹受寒的病症(《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综上,根据这一理论,本年度冬季的养生建议是:
1.饮食的味道以酸、淡为主,注重收敛气机和滋养气血,辛辣类的食物和酒类助火升阳就不是很合适;
2.今年年末的气机变化主要为热在上,寒在下,热多半为虚热,但寒却是真寒,所以腹部以下,如腰、腿、膝、足等均应注意保暖,围巾帽子等倒不是很要紧可以缓加,幼儿和体弱者在9-10月份期间上衣当略略偏薄一些;
3.肝胆功能较弱、肺火较旺、干燥型皮肤病这几类患者应当做预防性的调养,食用如梨、桑葚、枸杞、木耳、银耳等药食同源类食物以为进补。
【本期作者】
陈之杨,沈阳市安宁医院精神三疗区主治中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硕士。中华中医药学会神志病分会会员。在临床工作之余,热衷于中医古籍的研究整理、古方复原和中医多种疗法的复合性治疗探索,在脉诊领域尤有专长。擅长领域为中医辨证论治内科疑难杂病,老年病,情志相关疾病,青少年儿童躯体心理诸证,对相关哲学亦有一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