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老年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抑郁症患病率在逐年增加,据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一项调查发现,大于65岁的重性抑郁一年患病率约为1%。我国学者孟琛等1997年调查北京市老年抑郁发生率为12.89%,男性为10.43%,女性为16.89%。另一相关问题是自杀,我国学者刘华清等调查发现我国64-75岁的老年人自杀死亡率为47.8/100000,位居39个国家将自杀死亡率上报世界卫生组织的前列,其中,农村老年女性自杀死亡率是城市老年女性的3倍多,农村老年男性自杀死亡率是城市老年男性的4倍。老年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明显下降,老化过程也常伴有人格特征的改变,如孤僻、被动、依赖和固执等。如离退休后心理不平衡、经济拮据、就医困难、丧偶、离婚、突发疫情等,老年人退休后,在家庭中的地位和角色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若交流感情减少,老人常感寂寞、孤独。性格固执、内向、自卑、悲观的老年人易发作抑郁症。性格内向的老年人易有心理疾病。抑郁症和家族史有密切关系,一些慢性疾病对患者生理和心理都有伤害,可能导致抑郁症。重大事件,如朋友亲人离世、巨额债务、重大疾病等都可能对患者精神造成刺激,诱发抑郁症。由于老年抑郁症表现不太典型,因此临床上识别率较低,这也是当前老年医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老年抑郁症的典型表现包括情感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自杀倾向、疑病症状等。部分患者出现全身不适,如头痛、腰酸背痛、腹痛等。消化系统有腹胀、腹痛、恶心、嗳气、腹泻或便秘等,心血管系统出现胸闷和心悸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表现,如面红潮热、出汗、手抖等。老年抑郁症常见并发症有睡眠障碍、记忆力下降、神经衰弱等。老年抑郁症的主要症状,表现为一直精神抑郁、情绪不宁、沉默不语、喜怒易哭,对任何事情都毫无兴趣、自觉无用。半数以上的老年抑郁症患者还表现为紧张担心、坐立不安,有时躯体性焦虑会完全掩盖抑郁症状。主要表现为思维缓慢、反应迟钝,老年抑郁症患者大多存在一定程度认知功能损害的表现。可表现行动缓慢、言语少、语调低、语速慢,什么都不想做。对生活失去热情,甚至生活不能自理,不愿意与人交往,甚至闭门独居、疏远亲友。症状严重的患者常有自杀倾向,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自杀危险性较高,尤其是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自杀的成功率较高。患者对躯体过度关注,常自觉便秘、胃肠不适等全身症状辗转于各大医院,遍寻名医,检查结果一般无异常。往往否认或忽视情绪症状,只认为是躯体不适引起的心情不好。主要表现为部分患者出现全身不适,如头痛、腰酸背痛、腹痛等,消化系统有腹胀、腹痛、恶心、嗳气、腹泻或便秘等,心血管系统出现胸闷和心悸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表现,如面红、潮热出汗、手抖等,还会出现睡眠障碍、记忆力下降、神经衰弱等。例如生活缺乏动力、记忆力、注意力及执行功能(如做决策、解决问题以及同时完成多重任务等)受损。患者常出现入睡困难、睡中易惊醒等症状,患者焦虑不安导致睡眠障碍。当老年人出现情感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自杀倾向、疑病症状时需要及时到心理科或精神科就诊。
老年抑郁症可能反复发作,需要长期治疗。专业性较强,建议到正规医院心理门诊或精神科门诊治疗。心理治疗可以采用劝导、启发、鼓励、支持、说服等方法,帮助患者发挥其潜在能力,提高克服困难的能力,从而促进心身康复。它是一种基本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倾听、解释和建议、鼓励与保证、情感释放等。
老年抑郁症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预后尚可,大部分患者可以治愈或缓解。老年抑郁症不影响自然寿命。老年抑郁症一般无后遗症。但应注意定期复查。老年抑郁症患者的饮食应以清淡、营养为主。戒烟、忌酒。合理营养物质分配,合理餐次分配,忌食海鲜、烧烤、火锅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宜多食用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对于本病有一定益处。
老年抑郁症患者日常生活中注意控制情绪。平时适度的运动有助于转移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散步,打太极拳,做健身操,游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强度要因人而异,不建议晚上去参加一些剧烈的体育运动,尤其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的病人,广场舞等强度较大的锻炼,不利于老年人恢复体力。家属对患者的陪伴和关心,有助于老年抑郁症的恢复。家属在生活中注意多关心、陪伴老人,不要给老人过多的压力。,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劳逸结合,对于高危人群,要进行心理测试早期筛查。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隔离时,需要及时对老人心理疏导,不要憋在心理。对于存在性格缺陷的老人,平时多给予心理疏导、心理干预,避免恶化。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避免每日高度紧张、焦虑不适,才会享受阳光灿烂的每一天。
【本期专家】
刘荣刚,沈阳市安宁医院一疗区副主任医师,毕业于沈阳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士学位。中国医师协会会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辽宁省心理康复协会委员会委员。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20余年,主攻方向: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脑血管病性所致精神障碍、神经症等;在治疗上注重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针对不同病人选择个性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