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7日,辽宁省基层卫生协会消化系统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第四次学术会议暨第一届代谢性脂肪肝学组成立大会于北约克维景大酒店隆重举行。
我省二十余专家聚焦代谢性脂肪肝防治研究
据了解,作为我国乃至世界肝病之首,近年来,代谢性脂肪肝的预防和诊疗得到了医学界的广发关注。
我省从今年8月起即着手筹备成立代谢性脂肪肝学组的。经过三个多月的紧张筹备,辽宁省基层卫生协会消化系统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第一届代谢性脂肪肝学组正式成立。
中国医师协会脂肪肝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基层卫生协会消化系统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医学科王炳元教授担任辽宁省基层卫生协会组长,三位副组长分别由辽宁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辽宁省基层卫生协会消化系统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李异玲教授,辽宁省基层卫生协会消化系统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二内科综合病房副主任林连捷教授,辽宁省基层卫生协会消化系统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丹东市第一医院孙海英教授担任。我省多年来积极从事脂肪肝相关研究工作的20余位基层医院主任及临床骨干成为首届组委。
(↑辽宁省基层卫生协会消化系统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第一届代谢性脂肪肝学组正式成立)
代谢性脂肪性肝病是多种疾病之源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进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肝脏疾病谱正在发生快速的变化,代谢性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最主要的肝病原因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代谢性脂肪性肝病不仅可以向肝硬化甚至肝癌等终末期肝病进展,还会促进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导致代谢综合征相关肿瘤及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发,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这为肝病学科的发展及肝病的临床诊疗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代谢性脂肪性肝病的早诊早治对控制疾病进展有着重要意义,但是通过前期调研发现,省内基层医院医生对代谢性脂肪性肝病的认识不足且诊治水平参差不齐,制约着疾病的管理与学科发展。
代谢性脂肪性肝病亚专科成立 填补我省多项空白
为搭建起省内各级别医院间协同互助的网络,实现省内各基层医院代谢性脂肪性肝病规范化诊治无死角,辽宁省基层卫生协会消化系统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代谢性脂肪肝学组应运而生,它的成立填补了省内基层医院代谢性脂肪性肝病研究的空白,向辽宁省成立肝病同仁共建代谢性脂肪性肝病规范化诊治联盟的目标又迈进一步。
随着这一亚专科平台的成立,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脂肪肝中心等省内优秀的脂肪肝中心为模板,通过学术交流、经验分享、实地指导、远程会诊、流行病学调查等形式,增进代谢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交流,以期全面提高基层医院医生对代谢性脂肪性肝病的重视程度,加强各基层医院脂肪肝中心建设,规范代谢性脂肪性肝病诊治,使更多的代谢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获益。同时,加大科普宣教力度,提高基层地区百姓对代谢性脂肪性肝病的正确认识,通过改变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减少代谢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此外,学组的建立能够促进省内各优秀脂肪肝中心的深入交流与合作,为代谢性脂肪性肝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为提升辽宁省代谢性脂肪性肝病研究水平及学术地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