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性,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益严峻,社会老龄化使老年人成了心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因此,每位心血管医生都有责任让每一位老年人“既要长寿、又要健康”。然而秋冬季节是老年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因此,在老年人群中普及心血管疾病的三级预防策略已是刻不容缓。
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循环三科病房副主任医师 石艳刚
一级预防是指病因预防,指在心血管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致病危险因素采取措施。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是指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生活习惯当中的缺乏运动、吸烟饮酒、超重与肥胖,还包括一些代谢性疾病,如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预防措施包括: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度运动、控制体重、心理平衡、药物干预等,是社会整体老年人群的预防。
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指对已患有心血管病的患者或人群采用药物或非药物等措施,预防疾病的复发和病情加重。强调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通过“三早”有时可以逆转病情,提高疗效,降低患者经济负担,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二级预防对象明确,对某些心血管疾病防治作用明显,是一级预防的有效补充。
三级预防亦称临床预防。是对病情危重或病程长,预后不良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采取有力的临床和康复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严重并发症,防止伤残;对已丧失劳动能力或伤残者进行康复治疗,开展功能性及心理康复,努力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寿命。三级预防主要针对具有严重或多种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心肌梗死、脑卒中急性事件反复发作者,晚期风心病和肺心病患者。除加强合理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外,三级预防常采用心血管介入或外科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通过心血管疾病的三级预防策略,指导老年人增强防控意识、提高防病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使我们的老年朋友远离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