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本溪市委宣传部组织中央及省市新闻媒体、新媒体等29家单位到本溪县联合采访,在本溪县小市一庄举行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取景地暨本溪县乡村旅游推介新闻发布会。
本溪县政府副县长刘小茹、本溪县文旅局局长高岩奇等领导分别对本溪县乡村旅游及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取景地做了推介。会议由本溪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金学利主持。
本溪满族自治县地处辽宁东部,有“燕东胜境”的美誉,是八方游客和媒体朋友们的钟情之地。这里地处衍水之滨,旅游资源和人文资源十分丰富:四十万年前的庙后山古人类遗址,彰显着满乡文明的久远;驰名遐迩的本溪水洞显示着造化的神奇。奔腾不息的八百里衍水,直矗碧霄的三千年铁刹,层林尽染的红枫景观,为满乡赢得了“东北人文祖源”和“中国枫叶之乡”的盛誉。
《我和我的家乡》是中宣部电影局主抓的重点影片
发布会上,刘小茹副县长介绍了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之神笔马亮》的拍摄情况以及本溪县乡村旅游情况。
电影《我和我的家乡》是中宣部电影局主抓的重点影片。影片分五个导演小组,其中东北组为《神笔马亮》剧组,主演是电影演员沈腾、马丽。剧组经过多方考察选景,最终确定我县小市镇香磨村、青石岭村,高官镇松树台村为主要取景地。本溪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我和我的家乡》拍摄服务工作,相关镇村严格按照摄制组改造方案,不折不扣做好改造工作。拍摄地改造建设期间,市县领导多次到现场督促镇村及相关部门做好配合工作,并看望演职人员。
拍摄期间,县交通部门积极配合做好道路改造工作,新摊铺柏油路面1公里,划标线2.6公里,划出停车场、篮球场,投入资金近20万元。县城建服务中心无偿为拍摄地提供洒水车、曲臂车,保证拍摄顺利进行。县公安、交管部门配备警力,保证拍摄现场秩序和交通安全。电力、市监、医疗等相关单位做好拍摄安全保障工作。同时,本溪县积极配合摄制组做好群众演员的海选工作,海选出100多名群众演员、25名少儿演员,4支秧歌队,积极排练配合拍摄,沟通协调各方为摄制组提供方便。
“个性化定制”部署摄制组人员防控工作
摄制组从采景、布景到拍摄、杀青,历时2个多月,涉及外来演职人员200多人,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为此,我县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摄制组人员防控工作。结合防控工作和拍摄工作实际,我们打破常规防控模式,明确北京来县人员入县后到集中隔离点进行隔离,由县卫生防疫部门集中做核酸检测,结果正常后转入酒店入住,由县委宣传部和摄制组人员共同管理,在方便摄制组工作的同时也提高了人员的入住条件。
本溪县配合摄制组圆满地完成了拍摄任务,让全国观众在影片中观看到了本溪县独特的自然风貌,香磨村、青石岭村、松树台村在十一黄金周期间游客络绎不绝,知名度不断攀升,是付出终有回报的生动体现。
乡村旅游已经成为重要增长点和特色品牌
近年来,本溪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依托山、水、林、泉、洞等自然资源优势,交融丰富的东北祖源文化、满族文化、道教养生文化、抗联文化等人文景观内涵,以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将乡村生态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扶贫脱贫民生工程,充分利用旅游业带动性强、辐射面广的优势,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大力培育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鼓励发展农家乐、特色民宿和餐饮、休闲采摘等旅游业态,推动乡村旅游向集聚化、景区化、生态化、品质化、乡土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我县旅游产业的重要增长点和特色品牌,逐步形成以本桓公路沿线、小草线旅游沿线、风景区周边为依托,以沟域景区、特色旅游乡镇、旅游示范村、采摘园、观赏园、农业公园、垂钓园、农家乐、特色民宿等新业态为主体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刘小茹表示,在全面推动本溪县乡村旅游工作中,本溪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创新管理体系,完善领导机制
构建了乡村旅游三级管理体系。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党政“一把手”挂帅,32个部门、乡镇组成的旅游发展委员会。小市镇、东营坊乡、草河掌镇等涉旅乡镇相应成立了乡村旅游办公室,小市镇谢家崴子村成立了农家乐协会,东营坊乡湖里村设立了村农家乐工作服务站、碱厂镇王崴村成立了龙道沟满乡民俗农业旅游专业合作社。从县到乡镇村完善了乡村旅游领导体系,为发展乡村旅游建立了保障机制。
二是创新发展模式,扩大品牌效应
创新推广了“村集体+农户”、“公司+农户”以及“协会+农户”的发展模式和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乡村旅游企业为主体的运营模式。鼓励社会资本通过专业运作模式开发乡村旅游景区和民宿等项目。鼓励各类人才回乡下乡创业创新,将现代科技、文化创意、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引入乡村旅游发展,推动乡村旅游规模化、品牌化、特色化、规范化发展。全县形成了乡村旅游发展四大产品模式,即:以龙道沟满乡民俗农业旅游专业合作社为典型以旅游景区带动的“村集体+农户”模式、小市一庄为典型以特色山庄带动的“公司+农户”模式、谢家崴子村为典型以农家乐带动的“协会+农户”模式、湖里村为典型以农家院带动的“服务站+农家乐”模式。
三是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旅游环境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完善了重点旅游村镇的水电气和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将旅游厕所革命向旅游村镇深入推进,新建、改扩建旅游公路沿线5处,完善了本桓公路沿线、旅游沿线、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标识标牌、无线网络等旅游基础服务设施。积极推进乡村自驾车房车营地建设,完善休闲度假公共服务设施。运用信息化及互联网技术,建设了旅游大数据中心,实现乡村旅游景区景点的WIFI覆盖。
四是发展旅游商品,促进旅游消费
大力支持和鼓励一些特色农产品生产企业和乡村旅游经营者充分利用当地的特色农业资源,创新乡村旅游商品设计与包装,开发出地产地销、新鲜绿色、便捷实用的地理标志性旅游商品。鼓励旅游纪念品生产企业和非遗传承人利用非物质文化和传统技艺,开发美观大方、彰显文化的旅游纪念品。目前,本溪县龙宝集团参茸系列商品、铁刹山酒、小市一庄大煎饼、刺五加茶、武星小米、森澳山葡萄酒、美尊蓝莓、溪味道、瓦坊蜂蜜等旅游商品品牌,在乡村旅游经营场所、景区周边、旅游沿线以及电商平台均设立乡村旅游商品销售店,形成乡村旅游品牌商品的生产和销售体系,促进乡村旅游消费。
目前,全县已培育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同江峪村、胡堡村),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王崴村、陈英村)。培育了16家乡村旅游示范点。本溪县获得了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省乡村旅游贡献奖、省旅游产业发展示范县等荣誉。乡村旅游发展的蓬勃之势,为本溪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增添了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