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每年的10月8日为全国高血压日。
目前中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仍呈增长态势,2013年统计全国有高血压患者2.7亿,占心血管疾病的93% 。高血压俗称为“隐形杀手”,高血压患者经常是在发生严重的心脑血管并发症时,如脑中风、心肌梗塞,才得知患有高血压病,临床上因高血压而发生致残、致死的病例屡见不鲜。面对目前高血压诊治的现状,如果得了高血压之后该如何调理自己?下面我从几个重点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下。
一、平衡膳食
据资料显示,人群均匀血压水平与食盐有关,人均摄盐量高的地方,高血压病的发作率高。人均摄盐量低的地,相对发作率低。发作率北方高于南方。因此低盐饮食(每天不要超过5克盐),不吃咸菜及淹制品。少吃酱油、味精等调料有益于降血压。必须注意的是,高血压病病人在严格限制食盐量后,仅1/3病人血压下降。说明高血压病人群中存在着盐易感型和非盐易感型两种种类,摄盐过多致使血压升高,主要反映在盐易感的个体中。同时多吃富含钾的食物,因为这类食物进入人体可以对抗盐所引起的升高血压和血管损伤作用。这类食物包括豆类、冬菇、黑枣、杏仁、核桃、花生、土豆、竹笋、瘦肉、鱼、禽肉类,根茎类蔬菜如苋菜、油菜及大葱等,水果如香蕉、枣、桃、橘子等。经过调查发现,高血压患者每天服1克钙,八个星期后发现血压下降。因此应多吃些富含钙的食品有益于降血压,如黄豆、葵花子、核桃、牛奶、花生、鱼虾、红枣、鲜雪里蕻、蒜苗、紫菜等。 研究发现,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铁低于正常,因此多吃豌豆、木耳等富含铁的食物,不但可以降血压,还可预防老年人贫血。多吃水果、蔬菜。吃清淡食物,多吃青菜,晨起漱口后饮白开水一杯,既有冲洗胃肠的作用,又可稀释血液,降低血液粘稠度,通畅血液循环,促进代谢,降低血压。养成定时排便习惯。排便取坐姿,切勿过于用力。便秘者多吃蔬菜、水果和纤维素多的食物,可用些缓泻药。排便后站起时,动作要缓慢。
二、心理平衡
年轻人高血压首先要保持心理平衡,高血压患者的心理表现是紧张、易怒、情绪不稳,这些又都是使血压升高的诱因。平常要乐观,不要生气,保持精神愉快,可避免血压升高。从近年的临床情况看,高血压患者的最大病因,是劳累和压力。减轻压力、防止疲劳,在高血压的防治上,都十分重要。
三、不吸烟,少喝酒
吸烟有百害而无一利;吸烟促进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因此,高血压病人应戒烟。可喝少量红葡萄酒。国内推荐的饮酒为限量。如果超量,则超过越多,危害越大。
四、坚持锻炼
美国疾控中心建议,成年人每周应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高强度运动。国内主张每天做有氧运动,最简单的运动走路或做操,30分钟~1小时。不宜剧烈运动,宜散步,打太极拳,以增强血管的舒缩能力,有利于降压。
五、定期检查和及早治疗
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中青年人,最好一年检查一次身体;血脂增高的,更要定期检查血压;单位组织的体检,要积极、认真地参与;确诊有高血压病的人,定期查血压十分重要,关键是结合相关检查和医生的科学判断,评估出自己的高血压是属于高危组还是中危、低危组,再结合生活方式的干预,尽早开始治疗。首先听取医生建议采取非药物治疗,必要时应结合药物治疗,如β阻断剂、钙通道阻断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利尿剂等。有些人完全可以在进行了正规的治疗和生活饮食方面的调养之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减药或停药,但是不要自己擅自停药。因为大多数患者需要终生服用降压药的。
在疫情防控期间,高血压患者要做好日常的自我血压测量,坚持定期服药。同时,要消除对疫情过度恐慌的心理,缓解焦虑情绪,减少血压波动。如果血压出现大波动并且伴随有相关症状,可以在有效防护的情况下及时到社区医院甚至二级以上医院就诊。还要注意饮食调节,注意控制盐的摄入,适当选择优质蛋白饮食,多吃点蔬菜、补充维生素等。
【本期专家】
方慧娟,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老年病/干诊科主任医师 ,硕士。沈阳市健康教育讲师团成员。临床工作20余年,专业特长是老年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