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繁华再现,中街万象更新。
通过7大类12个项目建设任务的实施,有着近400年历史的中街步行街旧貌换新颜。在改造提升过程中,前清、民国等历史符号与现代时尚元素相结合,服务功能与智慧管理相结合,在这条街区内可感受时尚潮流,品味历史文化,还能体验一把国际范儿。
盛京中街
繁华再现
沈河区坚持历史+创新,将前清、民国与现代风貌相结合,对中街每个楼体历史文化元素进行提炼,展现其原有结构轮廓,利用现代施工工艺,提升现状建筑文化内涵,使整条街区风格流畅、新旧兼容。
“我们这次特别对建筑上发现的老雕塑、老牌匾等标识进行了保护和艺术加工,比如在361°购物中心上面的金凤凰造型,原来因为历次的维护被包裹起来,这次也都经过重新翻修和世人见面,使其成为文化传承的亮点。”沈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在这次的改造提升中,沈河区对吉顺丝纺、利民商店、长江照相馆等8家保存较为完整的历史风貌建筑,集中进行保护性修缮,最大程度保留其特色,使其成为串联“百年中街”建筑群的不变亮点,成为展现400年来皇城盛景的永恒雕塑。
在从细节上沈河区将文化元素融入到中街整体改造施工工艺上,彰显中街悠久历史文化。比如,路灯造型及配色提取自故宫宫灯,并以“文”、“武”、“威”等汉字篆体做以修饰;路面盲道采取鳞纹、云纹、回文等文化符号,充分展现盛京历史文化信息,通过各种细节突出历史文脉的连接,彰显建筑物独有风貌。
为了营造文商旅发展新氛围。沈河区聘请全国知名景观亮化设计公司,对中街71栋建筑进行了灯光亮化布置,通过地面、建筑本体、空间三个部分的亮化,积极打造不同风格的夜间亮化氛围,打造出火树银花、流光溢彩的中街夜景观,吸引夜间客流,促进街区消费。
“在中街改造提升中,我们将完善配套公共设施建设纳入其中,突出服务功能与智慧管理相结合,不断提升广大市民体验的舒适度。”沈河区相关负责人说,不仅在休闲桌椅、地雕、树池、路灯、小品、城市家具等方面的设置上,强化方便性、舒适性的设计,也着力在文化特色上下功夫,比如花箱座椅植入皇家卷轴意向,垃圾箱图案与色彩参考云肩服饰及装饰彩绘手法,使其共同构成有一定连续性、引导性、节奏性文化景观带。
此外,还在体验服务中增加智慧感受,沈河区投入近2000万元,推出了智慧中街项目,不仅有全天候自助贩卖终端(橙汁机器人、现磨咖啡机)、自助共享设备(自助遛娃车、老年轮椅等)等的智能服务,还有智能灯光、智能公厕、智能垃圾箱、智能井盖等公共智能设施。同时,还建设了统一的信息发布、导购促销、重大活动等服务平台,包括APP、公众号、小程序等移动应用,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活动等方面的信息,提高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