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天,已然顽强地走来了。随着三月开学的临近,凤城市爱阳中学初三学生李方原却很焦急:按照老师要求,因为新冠疫情影响,自己需要在家上网课学习。但是姥姥家里没有网络宽带。姥姥年纪大了,母亲在自己很小的时候就患上了精神类疾病,一发病就需要去住院。父亲为了挣钱,常年在外边打工。受疫情影响,现在还没有出去找活干。用手机数据流量上网课费用很大,家里这种情况,自己实在是没法跟父亲和常年在一起居住的姥姥提安宽带的事情。李方原从手机里不断接收者老师同学上网课的各种信息,心里着了火一般。
爱阳镇扶贫办主任张日奎按照市里要求,对镇里的建档立卡户在疫情期间的收入生活进行排查,得知李方原上不了网课的事情后,立刻联系了原工作单位的老领导并得到大力支持。疫情冷酷,人间多情。冒着疫情紧张的形势,有关部门第一时间为李方原家安装网络设备,并免去所有相关费用。不仅是贫困户,在镇领导大力支持下,不管是不是建档立卡户,不论贫困身份,不看地理位置,只要有上网课困难的,张日奎就用尽各种资源、人脉帮助解决。
看着李方原手机连上了网络,开始了崭新方式的学习,张日奎放心了。贫困户的难处,发现一起,解决一起,一直是张日奎对自己的要求。
“稳当人”扎根乡村搞扶贫细致周到服务乡亲
张日奎是个八零后,在成为机关干部之前,从事了5年的农村有限电视网络维护工作。5年的时间里,上山下河,爬电杆拉网线,走街串户,磨平了这个青年人的浮躁,磨练了这个青年的意志,也拉近了与老乡之间的距离。自从2016年至今一直从事脱贫攻坚工作。爱阳是自己的家乡,从这里长大,毕业后回乡工作,看到乡亲们因为各种原因致贫,生活很不容易,张日奎按下决心,一定尽自己所能,帮助每一个建档立卡户走出贫困。
在爱阳镇,在凤城扶贫系统,张日奎是个有名的“稳当人”。这种“稳”,是因为他能“坐得住”。脱贫攻坚工作,是一项很专业的工作,加上是新生事物,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白天下乡回来,张日奎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两三个小时,节假日不休更是常事,夜里的办公楼总有一盏灯为扶贫工作亮着,查阅、学习、比对、整理、备注……短短几年时间,有关精准扶贫的各项政策和工作材料,装满了数个档案柜,桌面总是堆满了各项政策的学习材料,电脑中的文件材料更是不胜枚举,而张日奎也对各种数据系统、各种档案规范、各种产业发展制度、各种数据比对和信息采集都能够做到了如指掌。如果坐不住,稳不住神,就一定干不好扶贫工作。
房子,是老百姓最大的生活需求。但是扶贫建房,却又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骨头之一。一百个贫困户建房,就有一百个、二百个棘手问题。有的要超面积建设,有的要多一点的补助,有的坚决不建。不管有什么难处,张日奎都能够积极面对,想方设法解决。獾子背村建档立卡户佟承吉老人房屋属于D级危房,按照政策,可以享受危房改造补贴,但作为一名留守老人,执意继续居住老宅,不肯进行危房改造。张日奎同志心急如焚,他明白这不只是一项工作任务,更是一件关系贫困户生命安全的大事。工作要落实,老人的情绪也要照顾,他一次又一次与老人长谈,讲政策、谈安全、论实惠、唠家常,联系老人家属亲眷、村干部一遍遍做工作,想方设法寻找解决途径,最终经过了长达近一年时间的努力,老人终于同意建房。在随后的走访中,老人拉着张日奎的手说,真没想到,我这辈子还能住上新房,谢谢你。张日奎笑着说,大爷,要谢,你就谢谢党和政府吧。几年下来,爱阳镇共解决建档立卡户新建房屋48处、维修8处,每一个新建维修房子,张日奎都不知跑了多少趟,付出多少心血,但是,看着老百姓脸上的笑容,张日奎觉得值。
张日奎同志在农村基层扎根的这几年,见证了农村的变化,目睹了贫困群体生活的酸甜苦辣,也培养了他工作不等靠,主动发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的工作习惯。潘家村建档立卡户付景祥,因自幼受到外界刺激,思想偏激沟通困难,常年以拾荒为生。因对一些政策问题理解有偏差钻了牛角尖,长期困惑不解,找到了扶贫办主任张日奎同志。面对思维跳跃、语言逻辑混乱、满身异味、情绪激动的付景祥,张日奎没有推诿扯皮应付了之,而是热情接待耐心沟通,在与相关部门了解了事情缘由和相关政策后,悉心答疑耐心解惑,对相关政策规定详细讲解,最终使其解开心中疑惑。
热情、耐心、周到、细致与贫困户“打交道”用心
张日奎在与贫困户“打交道”的这几年中,类似的小事、难事一个接着一个,他总能热情的接待耐心的解决。在与众多贫困户交流的过程中,他发现一个很普遍的的问题,贫困户对党和国家扶贫政策及成效非常满意,生活条件也逐年向好,但是因为年龄普遍较长,自己具体享受什么待遇总搞不清楚也记不住,只知道银行卡里进了钱,却总记不清楚是什么钱。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更好的方便贫困户了解自己的政策待遇,同时也能更好的宣传党和国家心系困难群体的好政策,张日奎同志经过了长时间构思、论证,决定衔接各个部门、站办,汇总相关大量数据文本,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数据管理技能,比对筛选数据,设计表单,为每户建档立卡户制作《扶贫政策、成效明白卡》,让贫困户对自己享受的政策待遇一目了然,让每一个好政策都能发挥最大作用,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贫困户。
脱贫攻坚工作任务量大,需要镇里村里干部的配合支持,张日奎在党委政府支持下,一方面要学好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还要做好各种“扶贫培训”。 脱贫工作任务艰巨,事务繁忙,很多时候面对的是“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的“闪击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使有限的人力物力发挥充分作用,顺利完成工作任务,是张日奎同志每次接受新的工作任务时首先考虑的事。他通过对照流程、结合实际、悉心研究,按照时间节点,对扶贫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详细的培训并听取合理的工作意见和建议,统筹安排各项工作具体落实。每次扶贫工作培训会议前,他总要熬夜整理扶贫对象、致贫原因、家庭收入等贫困户信息,建立台账,并将自己积累的工作经验针对每次工作任务总结成工作指南,编辑成册。为了干好扶贫工作,张日奎同志毫无怨言地贡献着自己青春和力量。同事常常和他开玩笑说,你的头顶头发越来越少,这个扶贫办主任当下来,估计就得秃顶了。
自从担任了扶贫办主任的职务,张日奎没怎么好好休息过一个节假日。不是下乡走访,就是研究政策;不是学习提升工作能力,就是解决农户实际问题……但从来没听到他叫苦或者抱怨。用他自己的话说,能够全心全意为群众脱贫致富贡献力量,正是在这个扶贫岗位最大的意义和快乐所在!
张日奎常唱一首歌,因为爱着你的爱,因为梦着你的梦。在这个决胜小康之年,决胜脱贫攻坚之年,张日奎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爱和自己的梦:爱这里的人,一起实现小康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