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作为东北区域唯一一家获批建设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未来将在三个院区统筹规划,进行学科布局,形成“一体两翼”格局——“一体”即沈北院区作为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主体院区,南湖院区、滑翔院区共为主体的“两翼”。为疑难重症儿童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资源及诊疗环境。届时,儿科总床位将增至1200张。
9月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关于设置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出在东北区域、华东区域、中南区域、西南区域和西北区域,设置五个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成为东北区域唯一一家获批建设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的主体机构!
其他区域获批主体机构依次为:
在华东区域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为主体设置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
在中南区域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为主体设置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
在西南区域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为主体联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设置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
在西北区域以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为主体设置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
实力担当: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专科、科研、教学、辐射多管齐下
01专科实力强
儿科是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的传统优势学科,创建于1955年,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四大儿科学系之一。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科学科体系完备,设有34个专业(组),959张床位,为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急救学组组长单位。
新生儿科等六个亚专业全部获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小儿外科连续七年居复旦最佳专科排行榜全国排名第三,小儿内科连续七年全国排名前十名,均为东北区域第一名,是辽宁省儿童血液病定点医院和儿童恶性肿瘤协作组的牵头单位,是省内两类患儿集中救治的机构,担负提高区域医疗救治能力的重任。
目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有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主任委员1人,中华医学会儿科相关各专业学组组长3人、副组长7人、副主委2人。省级学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常委以上任职16人。儿科相关科室共计博士生导师39人、硕士生导师69人。
02科研能力突出
医院主持的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东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研究》建立覆盖东北四地的3万人母胎-儿童-青少年队列,长期追踪东北区域儿童生长发育状态,探讨生命早期暴露与儿童生长、智力发育水平及常见慢病发生发展的因果关联与强度,具有远期影响。
近三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主持儿科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48项,其中国家级28项,2019新增6项国家级项目;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20项,其中主持14项,参与北京儿童医院等国内外医疗机构主持研究6项,共取得10项省级以上课题奖励,包含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儿科相关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共申请专利41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儿科专业发表SCI收录论文103篇,其中影响因子>5分的论文30篇;作为第一单位在中华系列杂志发表学术文章141篇;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级及省级相关儿科指南、治疗规范及专家共识24个,胎儿外科制定并推广5项技术规范。
03教学能力过硬
儿科专业作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优秀教学团队,为留学生、临床医学5+3、临床医学、儿科学、康复专业、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技术等7个专业8个轨道授课,年培养学生60人;拥有儿科及相关专业研究生导师69人,博士生导师39人,年培养25名博士研究生和130名硕士研究生。
新生儿围产医学科、小儿麻醉科、小儿内科、儿外科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年招生容量73人,是辽宁省唯一相关专业专培医师结业考核基地。
近三年接收住院医师175人,其中本院住院医师纳入规范化培训率达100%,成为东北乃至全国各医院儿科的骨干力量。儿科举办国家级培训项目35个;省、市级培训项目21个;区县级培训项目123个;院内儿童疾病相关临床联合大查房期数113期;院内自管培训班数量110个。接收儿科专业进修医生322人,覆盖十余个省市,进修结业考核合格率100%。
04医疗辐射广泛
盛京儿科联盟成立两年,以其学科实力吸引东北及内蒙地区47家单位加入,广泛开展交流合作。
现有小儿内科有11个东三省专业协作组,包括儿科内分泌遗传代谢与精准医学协作组53家,儿童癫痫协作组35家,罕见病协作组56家,小儿消化协作组50家,小儿肾内协作组60家,青春期医学协作组33家,小儿重症协作组44家,小儿微生态协作组60家,新生儿协作组52家,儿童肺功能协作组42家。儿童哮喘协作组60家医院。儿科医疗联合体开展科研合作课题11项,接收进修117人次,会诊及查房504次。
通过开展学术会议、疑难病例讨论、基层巡诊、多中心研究、远程会诊查房、双向转诊等多种形式交流培训,持续着力于带动区域儿童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
05护理技术精湛
盛京儿科护理队伍目前共有19个护理单元,护士总计530人;是辽宁省护理学会儿科护理主任委员单位,儿科护理学是中国医科大学精品课程;以工时测定和岗位管理为基础研发了信息化、智能化的人力资源动态监控及调配体系。作为中华护理学会儿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单位、新生儿护理学组组长单位,成功申报中华护理学会首届儿科、新生儿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基地,新生儿病房曾获国家卫生健康委颁发的“巾帼文明岗”光荣称号。
儿科护理队伍开展了多项新技术,成立了东三省首家儿童造口门诊、儿科及新生儿护理门诊,通过主题探究及双向互动模式进行临床护理教学并在全院推广;“新生儿PICC置管操作虚拟仿真训练考评系统”为国内创新项目;承担国家级、省级、区县级儿科护理培训项目70余项;曾获中华护理学会科技奖一、二、三等奖各1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获专利95项;发表相关护理论文150余篇。先后8次举办新生儿护理全国继续教育学习班。
重责在身: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将引领区域发展
根据《“十三五”国家医学中心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规划》和《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实施方案》,在京沪两地医疗机构共同构成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儿童医学中心设置以来在儿童大病防治体系建设、儿童健康管理和提升疑难危重症治疗水平上发挥的积极作用,国家卫健委此番决定设置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希望在区域、省域内建设医学高地,将患者留在区域内。
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通知要求,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要按照《设置规划》,落实相关职责任务,加强与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的统筹协同,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分别在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区域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带动提高区域内儿童医疗、教学、科研及预防保健服务水平,促进区域间儿科医疗服务同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