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东北第一个具有近现代意义的城市,营口,曾是东北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文化传播中心,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历代营口人在这片热土上留下许多令人深思的印记,更逐渐凝练成营口的精神标识和文化坐标。
本期《网易主播带您游营口》将穿越时间与空间,带您游览营口的历史人文纪念馆,共同在回顾历史、品味文化的过程中,读懂营口。
人道主义的初诞风华
——中国红十字运动发源地纪念馆
历史人文关键词:人道主义,救死扶伤
参观地址:营口市站前区市府路与建设街交叉口西北50米
营口是中国第一所红十字医院的诞生地,也是中国第一个红十字分会的诞生地,是中国红十字运动发源的地方。位于站前区八田地街道办事处三楼社区的这座由石条和红砖砌筑而成的古老建筑,是清末“牛庄邮便局”旧址,也是中国红十字运动早期活动遗址,1894年甲午战争中,这里飘扬起古老华夏的第一面“红十字”旗帜,开启了中国近代早期的红十字救助运动。
中国红十字运动发源地纪念馆内设有“序厅”、“国际红十字运动起源厅”、“中国红十字运动的诞生厅”、“救助日本遗孤和抗美援朝中的中国红十字会专题厅”、“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红十字事业发展厅”、“ 新中国成立后辽宁红十字事业发展厅”、“新中国成立后营口红十字事业发展厅”、“多媒体厅”和“领导关怀厅”九个展厅,生动详实地再现了国际、中国红十字运动一百多年悠久历史文化和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见证了营口在这一伟大进程中的重要开启作用。
走在馆内,人们仿佛感觉到那种穿越时空的凝重和震撼,感受到中国红十字运动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历史脉动。中国红十字运动发源地纪念馆所记录的百年沧桑,更让我们对为红十字会运动奔波的红会人肃然起敬。
看百年风云,观万千气象
——营口百年气象陈列馆
历史人文关键词:气象文化
参观地址:营口市站前区园林街南侧
1861年,英国驻营口领事馆领事密迪乐观测并记载了营口当时的气温,营口由此成为东北地区最早开展气象观测的城市。百年后,营口气象台的旧址作为营口百年气象陈列馆正式开馆,它不仅是世界气象组织认证百年气象站以来,世界上第一个以百年气象站为主题的气象陈列馆,也是东北首家气象陈列馆。
营口百年气象陈列馆以“百年风云,万千气象”为主题,展馆面积315.8平方米,其中设有营口百年气象展、气象仪器专题展以及多媒体互动展三大展区。整个展馆通过历史图片、实物展品、史料书籍、场景复原、多媒体演示、体感互动等多种形式,展示了营口开埠商贸文化、营口百年气象文化和现代气象科技文化。
营口气象站在过去一百多年里历尽曲折沧桑,积累了浓厚的底蕴,在中国现代气象史上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营口百年气象站积累的观测资料蕴含了营口地区独特的气候变化信息,成为了营口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资源。拥有百年历史的营口气象站,将谱写营口气象人百年梦想,再创新的辉煌。
战火洗礼,历史厚重
——营口西炮台遗址
历史人文关键词:沿海炮台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观地址:营口市西市区渤海大街西段
营口西炮台遗址位于营口西部辽河入海口之东岸,始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历经六年方建成,为东北地区近代最重要的海防工程之一,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沧桑,如今仍保持着当年的规模和建筑格局。西炮台是一座完全用三合土夯制的军事堡垒,是北洋水师在东北沿海建筑的重要海防工事,在中日甲午战争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登上中间的大炮台,抚摸着那口沿已残缺的大铁炮,再看看那数十个栩栩如生的清朝士兵塑像,正打开弹箱,抱起炮弹装进大炮炮膛的战斗场景,眼前仿佛出现了群炮齐发,海面上升腾起巨大的水柱,敌军舰船中弹仓皇逃遁的电影场景……这座用黄土、黑土、白灰和糯米浆夯筑而成的炮台,就像是一面镜子倒映那段屈辱的中华历史,让每一个中国人牢牢的铭记。
巍巍古炮台,故垒营口西边。悠悠岁月里,它是一段历史的记录,沧海桑田中,它是一种精神的凝固。百年沧桑巨变,西炮台犹如一个守卫边防的老将军屹立于渤海之湾极目远望,日夜守卫祖国的安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中共奉天支部营口小组纪念馆
历史人文关键词:营口党史,党员教育
参观地址:辽宁省营口市西市区新华路北10附近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自此,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彼时在营口,发压迫反剥削的工人运动彼伏此起。营口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受到中共党组织的密切关注。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共奉天支部营口小组成立,翻开了营口历史崭新的一页。
位于营口市西市区的中共奉天支部营口小组纪念馆,记载了营口党史的起点,也是营口地区第一个党组织成立的标志性建筑。这座纪念馆由峥嵘岁月、星星之火、栉风沐雨和前赴后继四个单元组成,馆内陈列了大量党小组成立前后的历史图片和革命战争时期的部分历史实物。一件件饱经沧桑的珍贵史料、一张张定格历史的资料照片,让参观者仿佛回到了90年前那个风雨如磐的革命年代。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党领导营口人民谱写了一部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贫穷走向富裕,从悲惨走向幸福的历史篇章。更激励着当代党员同志们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党的崇高理想和艰苦奋斗精神不断发扬光大,为营口的发展增添力量。
踏寻雷锋足迹 传承雷锋精神
——雷锋文化展览馆
历史人文关键词:雷锋精神
参观地址:营口市站前区青花大街与体育路交叉路口往东南约100米(营口图书大厦)
营口是一座有雷锋足迹、有雷锋故事、有雷锋精神和雷锋情怀的城市。1960年1月8日,雷锋参军到营口,实现了由一名优秀工人到伟大战士的角色转变。从此,雷锋在营口不仅是一个名字、一面旗帜,更是一种文化。
位于营口的雷锋文化展览馆,共分为光辉人生、独特文化、军地情深、永世传承四部分。通过丰富翔实的资料、形式多样的手段、新颖独特的视角全面再现了雷锋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和雷锋精神形成的具体过程。
不同于其他的雷锋主题馆,营口雷锋文化展览馆不仅展现了雷锋的生平和先进事迹,还展示了独特的雷锋文化现象、雷锋团与营口政府和人民的鱼水深情和营口市50多年学雷锋活动的主要成果。
在这座纪念馆中,参观者能够雷锋肖像和雷锋元素被广泛使用在各个领域之中,对雷锋文化有更直观的认识,更为雷锋精神所感染,不禁深深感慨:雷锋无处不在,雷锋从未走远。
华笺雅墨兰亭聚,梦笔热魂辽水生
——王充闾文学馆
历史人文关键词:当代文学
参观地址:辽宁省营口市站前区辽河大街西3附近
王充闾先生是从营口市走出去的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学者、诗人。大辽河岸边一座盈盈而立的英式风格小楼,就是王充闾文学馆。
作为全国文学界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多年来,王充闾先生及其文学成就一直得到中央领导、文学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海内名家纷纷著文评介,并有文学史家、知名教授对其作品设置专题进行研究。他的创作水准和学术地位得到国内外文学界公认,他的卓越贡献,为中国文学史增添新的光彩。
王充闾先生自1962年到80年代初在营口工作了20多年,他是营口地域文化的研究者、培育者、创造者和传播者,有关营口的诗文就有50多篇,既体现了他对于家乡的深情热爱,也为家乡营口创造了文化名片。
如果你闲暇时光顾此馆,犹如徜徉在诗山文海之中,可以体验到王充闾先生以传统式的儒雅风范,以丰厚而娴熟的国学功底,以独特而新颖的创作才华,以鲜明而丰厚的诗人情怀所铸就的文学风采。
营口的城市文化和凝聚力来自优秀的传统文化,这种文化对于营口来说,正是历史赋予的恩赐。当现代文化与历史传统拥抱在一起,营口,这座蕴含了各种能量和活力的海滨城市日益精彩纷呈,鲜活灵动,更让我们期待着它的沸腾未来。本期的《网易主播带您游营口》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