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国家推行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简称“两权”抵押)改革试点以来,沈阳农商银行在省联社的指导下找准政策和业务衔接处,选取于洪支行作为试点单位,积极开办农村“两权”抵押贷款业务,创新推出“金信两权惠农贷”产品模式,有效解决农户无抵押物、农民保证能力不足的问题,活跃了沈阳农村金融、盘活了农村存量资产、解决了农民贷款难问题。
“金信两权惠农贷”产品顺应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应运而生,需要资金周转的农户或农业经营主体在取得农村土地经营权证或其他权属证明材料后作抵押,用于农户生产经营、生活消费及农业经营主体从事农业经营活动。
“有了这个证,我再也不用往返跑那么多部门了,到银行办理抵押贷款当天就能完成”。“金信两权惠农贷”让农民刘安奎感受到了沈阳农商行雪中送炭般的温暖。家住沈阳市于洪区马三家街道北甸子村的老刘从事种植玉米和葡萄大棚的营生,今年特殊的经济环境迫使他面临流动资金不足的困境,为了让承包的1058亩玉米地发挥最大效能,老刘为买不足量种子和化肥让这片本该金灿灿的玉米地结下高产的“金箍棒”荒废而发愁。沈阳农商银行于洪支行客户经理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上门为老刘解忧,因为2017年老刘一家被评为“信用家庭”荣誉称号,通过对接当地政府,很快就安排了土地测量和评估,三天便拿到了符合抵押标准的权证到银行办理了抵押,“金信两权惠农贷”为老刘“下”了一场50万元的“及时雨”。
自“金信两权惠农贷”业务在沈阳农商银行于洪支行试点开办以来,到目前全辖所有机构均可开办此项业务,已累计发放“两权”抵押贷款1390笔,金额20330万元。同时沈阳农商银行还通过对辖区乡村派驻金融专员及开展的整村授信活动与当地乡村政府及农户建立紧密联系,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精准定位资金需求客户,帮助周转困难的农户和涉农企业解“燃眉之急”,带动当地甚至周边大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实现就业脱贫。有了“金信两权惠农贷”,这片土地上陆续搭建起了温室大棚、农家乐、养殖业、大型农机采购、农产品流通等项目,推动了沈阳农业产业发展,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经过几年的试点工作,沈阳农商银行探索农地“两权”抵押改革,为沈阳市土地流转和抵押程序顺利铺设开创了先河。截至5月末,全行“两权”抵押贷款余额290笔,共计5066万元。
因“两权”抵押贷款改革试点受益的还有家住沈阳市于洪区光辉乡东老边村的岳洪俊。疫情期间,派驻光辉乡的沈阳农商行金融专员在“抗疫金融助农”工作中发现了从事水稻种植的岳洪俊夫妻俩正在为采购农资及种地的流动资金不足而发愁。“多亏咱村金融专员联系区政府帮我把地抵押贷了款,我今年不仅没受影响,说不定还能比去年赚得多呢!”岳洪俊借力“两权”抵押改革政策,用300亩土地权属成功搭上了“金信两权惠农贷”业务的东风,同时岳洪俊还找来了同村养猪大户李长文夫妻做担保,共同计划着来年要开创光辉乡的农业供应链事业……
沈阳农商银行积极与政府农业部门、沈阳市产权交易中心密切合作,充分发挥农村产权交易网络信息服务平台,优化农村土地流转、升级农业金融抗风险等级,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为助力辽沈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有效发挥农村“两权”抵押贷款“四两拨千金”作用,积极发挥自身人缘、地缘、亲缘优势,不断增强“小对农”“小对小”金融服务能力,以最高的效率将金融政策“红利”送到乡村振兴项目上来,成为辽沈地区农业农村改革的生动缩影。
沈阳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许磊说:“我们将继续开拓金融渠道,大力开展普惠金融服务创新,助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产权交易体系,为实现农村资产权益和金融资源的有机衔接,积极践行支农金融使命,以强人心、暖人心、聚民心的金融服务理念,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创造良好融资环境,为助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繁荣贡献农商力量。”
(通讯员关珏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