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7日)中午,新华社客户端以《辽宁凤城:实干出实效 奋进奔小康》点赞凤城。截至下午14:35,文章刊发仅两个半小时,浏览量就达到100万+,在微信朋友圈迅速刷屏。
下面小编就将新华社刊发的原文奉献给大家,请看!
辽宁凤城:实干出实效 奋进奔小康
前不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朝闻天下》《新闻联播》先后报道了辽宁省凤城市大梨树村在奔小康的路上,通过科技加实干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建设美丽乡村,让村里人过上了城里人都羡慕的好日子。
大梨树村的幸福生活是通过苦干、实干加巧干换来的,也是凤城市实干奋进的缩影。
项目,扭住不放
凤城市始终狠抓项目建设。今年疫情防控期间,凤城市通过“项目集中开(复)工日”活动,力促项目落地。丹东供销通泰冷链智慧物流园、东北温泉水镇、辽丰禽业三产融合产业园等5个亿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4月8日集中开工。目前,凤城市通过“云招商”,已签约6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总投资额5.23亿元;新增在谈项目61个,新签约重点项目21个,引进内资33.8亿元,序时进度位列丹东地区首位;累计开复工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41个、开复工率87%;落地“飞地项目”35个,实现所有乡镇(街道)全覆盖。
“合会”,合出效率
“邀请国内外知名企业118家、200多人,现场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个。”提起“合并会议”,凤城市招商事务中心主任郭少宇谈起自己去年9月的成果,仍然念念不忘,“会议效率提高了,大家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把事干实、干好、干精。”
在凤城,“合并会议”已成常态。精简会议、借会开会、择时开会等一系列减负方法屡屡出新,赢得基层干部一致叫好。凤城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关文毅是农村战线上的老兵,去年一年下来,他参加的会议减了至少一半,而下基层调研走访时间增加了一倍。关文毅说:“有一些村子发展设施农业种植草莓,村民渴望专家技术指导。我走访时,现场就联系邀请了草莓研究所的专家。专家授课那天,上午讲课,下午进大棚,老百姓拉着不让走。”
新会风正在形成新风气。开发区是经济工作的主战场,现在能开现场会的都不坐在办公室开会,一些必要的会议,也只邀请分管领导,绝不扩大。凤城市委书记李友表示,只有把这些事做实、做细,才能有实效。
实干,干出实效
凤城市通过“贫困户+特色农业”模式、“1+N”产业扶贫模式(“1”是建档立卡贫困户,“N”是扶贫产业),不断壮大一镇一品特色产业,蓝旗镇蓝莓、草莓,红旗镇洋菇茑、凤凰城街道葡萄、草河街道小浆果、四门子食用菌等特色产业项目,已帮助许多贫困户脱贫致富。
王继刚是凤城市鸡冠山镇陡岗子村三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利用残联资助的10只绒山羊,通过辛勤劳动,收入连年递增,每年仅养羊一项,就增收近3万元。
目前,凤城市已形成以小浆果、苗木、食用菌、中药材、柞蚕、绒山羊、肉牛、肉鸡、板栗等为主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全市省级农事龙头企业12家、丹东市级4家,年产值23.4亿元。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6476户、13590人全部脱贫,16个省定贫困村全部摘帽。
面对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大考”,以“干”字精神为城市精神的凤城市递交了一份完美“答卷”,“实干”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