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赵爱玲
我叫赵爱玲,在沈阳市沈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事慢性病防控工作,今年是我从事此项工作的第三个年头了。2020年伊始,在大家都在欢庆新春的时候,新冠疫情却毫无征兆的爆发了,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全国人民都自觉的进行了自我隔离,而作为疫情防控工作第一线的一份子,我放弃了自身安全和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与单位同事一起坚守岗位,这也是我第一次看见繁花似锦的沈阳变得安安静静,街道上空无一人。虽然组织给我分配的任务是消毒工作,但实际工作中,消毒,流行病学调查,甚至是采样工作,只要组织需要,我都会第一时间冲上去。其实早在工作初期,我早已将几项工作尽数掌握,就怕组织需要的时候我却上不去。说实话,当时的情况,单位的每一个人都恨不得自己有分身术,二十四小时无间歇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在国家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新冠疫情情况出现了明显好转,忙碌的生活也开始变得缓慢起来。
就在我们以为终将迎来曙光的时候,7月23日大连地区再次突发疫情,在得知需要支援大连的时候,我第一时间向领导提出了申请,主动请缨支援大连,时间紧迫,来不及与家人和同事告别,我急匆匆地收拾了行装便赶往火车站与其他同事回合,登车,出发。在奔赴大连的路上才抽出时间给母亲打了一个简短的电话,交代了一些家里的事情。在得知我要去大连抗疫前线的时候,妈妈在电话那边沉默了好久,说了句“无论每天多忙都要跟妈妈说句话,让我知道你好好的”,一句话击溃了我心中的防线,我强忍着泪水挂断了电话,我在心里不断的告诫自己,我不再是那个爱哭的女娃娃了,我有自己的责任,我更要让父母看到我的勇敢与成长。
其实在火车站第一次见到市疾控的哥哥姐姐们的时候,我真的慌了,她们都是经验丰富、能力突出的前辈,而我只不过是一个刚入行的新人,一路上我都不停的质问自己, “会不会拖大家后腿,会不会给单位丢人,会不会让他人笑话”“同时也不停的告诫自己”一定要多听多看多学多干”,但事情好像并没有按照我预想的方向与发展,哥哥姐姐们并没有给我慌张的机会,对我非常照顾,给予了我家人的温暖,尤其是我的队长宋巍,见面没一会,就握住了我的手,亲切的说“我们家的小朋友来啦”,还让大家要多照顾我,并且提醒我要携带的东西,看看我有没有遗忘,那一刻,我的负面情绪全都消失了,我与大佬们的传奇15天也翻开了序幕。
晚上九点多,我们准时到达了大连火车站,来不及休整,便与省疾控、大连市疾控的老师们连夜开会,了解情况,商讨预案,研究分工,而后我们小分队又展开内部会议,细化了方案,明确了分工,前期工作紧锣密鼓的铺了开来,后半夜大家才拖着疲惫的身躯躺到了床上,这时,我才感觉到我已经来到了另外一个城市———大连。
7月25日早上6点,我做好了在大连第一次出现场的准备,我和我的搭档cp胡贝贝,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像两只大白,包裹的严严实实,密不透风,这也意味着流调之旅正式开始,我们来到了隔离宾馆,耐心细致的引导患者回忆行动轨迹,并通过微信付款等手机软件作为切入点,来补充患者记忆模糊处,充实我们的流调过程,严密做到患者的每一天每一时刻都形成一个“闭环”。两个多小时的流调工作,我俩已然汗流浃背,甚至防护服内部都出现了积水,但是我们的工作还没有完成,脱下防护服,回到酒店,来不及换身衣物,便马不停蹄的在我们队里的技术能手宋巍姐和车雷哥的帮助下完善调查报告,以方便市里第一时间了解疫情动态。
十多天的流调工作中,最难忘的绝对是27日凌晨的那次了,整个沈阳小分队接到命令必须全部出动,大家从接到指令,到集合出发,用时不到十分钟,真的有种雷厉风行的感觉。这么快的诀窍就在于队长宋巍的严密组织了,我们的出队物资始终都在伸手可见的地方,就是为了确保随时出动随时走;这一次流调工作结束时,天已经亮了,来不及休息,便又开始根据公安反馈的信息核实密接,完善流调报告,开始了第二天忙碌而充实的工作;也是这一天,因工作需要,我接手了队里的后勤工作,真的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为了让哥哥姐姐们能够有更加充足的精力和体力去抗疫,真的是绞尽脑汁,变着花样的让大家吃好喝好,那时候我真的是下定决心就算工作再累也不能让我的小伙伴瘦一斤一两,可惜没有做到。
在支援大连的这些天里,我和我的cp贝贝姐一共调查了3个阳性患者,核实了近100人的密切接触者,反复完善流调报告,在这过程中,有连轴转的流调工作,有不配合的密切接触者,有熬夜加班撰写报告,有哥哥姐姐的关怀帮助,不论是好的是坏的,都已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更是让我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也让我变成了一个可以独挡一面上战场的90后小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