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张锐鹏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在疫情肆虐之际,作为一名疾控工作者,奋战在防疫抗疫的第一线,守护沈城百姓的健康是我责无旁贷的责任。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沈阳市疾控中心全面动员,全面部署,迅速成立了一支消毒组,在组长黄牧的带领下我担负预防性消毒、对湖北来沈的隔离点、疫源地消毒等任务。
随着国内疫情好转,国际疫情的快速蔓延,防疫重点以“外防输入”为中心,我被派驻北京机场,执行防护保障任务。接到任务后,我没顾上与家人告别,即刻赴京,迅速进入“战时状态”。在京期间,我时刻不忘使命,夜以继日参与人员转运,执行消毒任务,为了节省防护物资,很少喝水,克服着一多个月以来睡眠不足的疲惫,与疾控战友共同守住保卫沈阳家园的第一道关!返沈后,仅稍作休息便迅速投入到沈阳市传染病院检验科样品接收工作。随着检测人群范围的扩大、每日样本量都近万份,连续数日工作至后半夜,接收样品无一例差错,圆满完成了传染病院的样品接收任务。
在后续的哈尔滨、吉林、北京等疫情的波及下,沈阳陆续新建了近十家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观察点,我又被派驻沈阳明程锦江国际酒店,投入到密接人员医学隔离观察点的工作中。医学隔离观察点连续工作的一个多月中,严密观测每一位密切接触者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心理疏导,对发热病人进行信息登记并及时转送就诊,受到了隔离观察人员的一致好评!
7月22日开始我省大连市陆续报告了多例本地感染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面对大连的突发疫情,我市选派骨干专业技术人员,组建流调、消毒和核酸检测队伍驰援大连疫情防控工作。我作为消毒骨干被选派支援大连。来不及跟亲人道别,立即收拾物资随队紧急出发奔赴大连支援防疫。
工作开展之初,没有预期的顺利,消毒工作人员少任务重,随着阳性病例不断增多,消毒保障、疫点消毒的任务成倍增长。我们面临许多难以想像的困难。每天早上七八点钟出发,晚上十点多回到酒店是工作常态,有时刚刚执行完消毒任务还没来得及脱掉湿透的工作服,就要再一次投入到新的任务中。在烈日炎炎的天气里深入到疫区背着沉重的消毒器进行终末消毒,为国家食品安全评估中心、国家疾控中心专家现场溯源、流调人员开展流调工作的消毒保障。
记得有一天的任务是与省疾控中心消毒组宫大伟一同为国家食品风险评估中心监测人员采样工作提供消毒保障,水产公司面积大、需要采集的样品多,当天我们早上七点多就出发前往大连凯洋世界海鲜股份有限公司。伏天里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下我们汗水直流,但是为了节省防护装备、配合专家尽快完成采样任务,我们连续7个小时滴水未进,一直工作到下午三点,才第一次脱下防护服,在厂区外的路边石上坐着休息一下吃中午饭;短暂休息补充体力后又穿上防护服继续工作,直到晚上七点多才完成全部采样任务。穿了一天的防护服,我们里面的衣服干了湿,湿了干,最后连汗都没有了,然而这只是我们所有消毒人员的一个工作缩影。
同组的黄牧同志作为我们沈阳疾控系统的消毒专家,不仅要背起沉重的喷雾器到现场消毒,还要对全省各市赴大连疾控支援的全体人员培训,讲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特定人群个人防护指南、注意事项等。甘井区是病例多发地区,针对当地疫点数量多的情况,黄牧提出了解决的方案,为合理、规范地做好疫点消毒工作制定了详细的方案。在我和她去甘井子疫点执行终末消毒的任务中,我们背负20公斤的超级容量喷雾器从一个疫点步行至另一个疫点,对被污染的环境进行消毒消杀,消除病毒扩散传播的隐患。在吃过午饭短暂休息时,我发现她已经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作为一个60后消毒专家,她像我们80后一样冲锋在第一线,本来就不胖的身材变得更瘦了。
我们在执行病例流调现场消毒保障任务时,总是反复叮嘱流调队员穿脱防护服顺序,检查他们的防护是否到位,这不是因为他们不专业,而是我们身在“真枪实弹”的一线,不能让队友有一丝的暴露风险,让所有队员安全回家是我们执行消毒保障任务的责任。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一名疾控战士,坚决听从领导安排,服从组织调遣,积极投身于新冠肺炎防控工作中,是我身为医务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克服重重困难和压力,不惧风险、直面挑战,保证所有的消毒工作的高质量完成,是我作为消毒人员的职责和担当。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防疫阻击战,面对的是看不见的“敌人”,在困难面前我们绝不退缩,要牢牢织起疫情防护网,为大连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