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城市践行“干”字城市精神,咬住“实干”不放松,砥砺奋进,乘势而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收获满满,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前不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朝闻天下》《新闻联播》先后报道凤城市大梨树村在奔小康的路上,坚持真抓实干,通过科技加实干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建设美丽乡村,让村里人过上了连城里人都羡慕的好日子。节目播出后,引来各方好评和点赞。
大梨树村的幸福生活是通过苦干、实干加巧干换来的。大梨树村也是凤城市实干奋进的缩影,它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凤城干部群众务实作为的坚实足迹。
礼赞,情深意浓
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华诞之际,60万凤城儿女以豪迈激越的心声和精彩纷呈的系列大型主题活动,表达浓浓的热爱之情与深深的祝福。
凤城市委、市政府组织策划了中央民族歌舞团《弦歌逐梦》丝路之旅音乐会走进凤城、凤城市首届“美景美酒美食美业”文化艺术节暨招商引资推介会、“凤凰山之夜•徐子崴&徐子淳作品•群星演唱会”、CCTV-3《喜上加喜》栏目组走进凤城录制节目、2019辽宁•凤城半程马拉松赛事等一系列大型主题活动。尤其是60万凤城广大人民群众激情满怀地参与,更是在凤城大地上,掀起了“凤城市欢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热潮。
无论是58.4亿元10个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的务实之举,还是歌坛双子星徐子崴、徐子淳,奥运冠军王丽萍为家乡的倾情助力,以及凤城干部群众广泛参与各项活动的高涨热情,无不饱含着凤城儿女对幸福小康生活的赞美、对新时代的讴歌和对祖国繁荣发展的深深祝福。
项目,扭住不放
凤城大抓项目建设。2019年,开复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44个,全市22个亿元以上项目续建复工,21个乡镇(街道)全部有“飞地项目”落地,总数位列丹东地区首位。
今年疫情防控期间,凤城市通过“项目集中开(复)工日”活动,促项目落地。4月8日,凤凰首府叁号院、丹东供销通泰冷链智慧物流园、凤城老窖技改扩能、东北温泉水镇、辽丰禽业三产融合产业园5个亿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项目集中开工。
今年,凤城市通过“云招商”,签约6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总投资额5.23亿元项目,新增在谈项目61个,新签约重点项目21个,引进内资33.8亿元,序时进度位列丹东地区首位。今年累计开复工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41个、开复工率87%,落地飞地项目35个,实现所有乡镇(街道)全覆盖,持续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减负,激发活力
2019年是“基层减负年”。凤城市持续深入为基层降压减负,为实干撑腰鼓劲,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活力,暖人心,促发展。
“邀请国内外知名企业118家、200多人,现场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个。”近日,谈到“合并会议”,凤城市招商事务中心主任郭少宇介绍了自己去年9月的成果,“筹备组织了招商推介活动,忙了足有两个多月。”
在凤城,合并会议已成常态,“会议效率提高了,大家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把事干实、干好、干精”,郭少宇说。
早在2019年2月,凤城市刮起新会风:“八会合一”合并了组织、宣传、统战、招商引资等八个议题。不仅如此,精简会议,借会开会,择时开会等一系列减负的方法屡屡出新,赢得基层干部一致叫好。
凤城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关文毅是农村战线上的老兵,他说,过去身子被会议“绑着”,下基层要么不去,要么走马观花。去年一年下来,自己参加的会议减了至少一半。关文毅举例说,有一些村子发展设施农业种植草莓,村民渴望专家技术指导。“我走访时,现场就联系并邀请了草莓研究所的专家。专家授课那天,上午讲课,下午进大棚,老百姓拉着不让走。”
“过去分别开会,讲话的人‘穿靴戴帽’,讲得乏味冗长,下面听得昏昏欲睡,容易导致有用的东西夹在其中被忽视了。”凤城市委办主任刘晓达说,“现在会议合并,上面的人‘净捞干的’,直接说事,下面听得清楚,落实起来也容易。”
凤城为基层减负,重在求实效。近两年,凤城对“两节”“两会”期间开展的“平安幸福过大年 人民公仆在行动”主题活动以及信访维稳工作进行双向激励,共有100多个单位和个人获得“先进集体”、“优秀个人”“优秀公务员”、“公务员嘉奖”等荣誉,还有4个单位和个人被通报批评。
“市委市政府围绕‘两节’‘两会’重点工作,我们搞双向激励,鼓励担当作为,激励干事创业。同时,也是体现我们关爱干部、抓落实这种鲜明的导向。”凤城市委书记李友如此解释进行双向激励的初衷。
关爱,情暖一线
在抗击疫情工作中,凤城动真格,激励暖人心。市委、市政府从今年2月起,从本级财政每年安排850万元,为1058名村(社区)干部平均每人每月提高工资不低于600元,正职每年增资过万元。让吃苦者不吃亏,让实干者得实惠,这一正向激励干部的具体举措,为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广大基层干部注入了“强心剂”。
“市里在财力这么紧张的情况下,给每个村干部涨600到900元,让我们感动!我觉得我们更应该俯下身去为老百姓多做点事,把产业干好,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让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红火!”宝山镇岔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郎庆利一提起涨工资的事,就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
在抗击疫情最前沿,凤城6名医护人员无畏生死驰援武汉,凤城对他们及其家属提供了贴心的保障服务,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与此同时,出台了“关爱激励十五条”措施,全方位强化落实对他们的关心关爱与服务保障,将“战疫情,暖一线”进行到底,让前线的勇士安心,后方的家属暖心。六位英雄载誉凯旋,凤城以最高礼遇迎接他们平安回家,授予他们“最美凤城人”称号,号召全市干部群众向他们学习,众多企业捐赠总价值40多万元的“爱心大礼包”,让英雄备受鼓舞、倍感温暖。
援鄂英雄、凤城凤凰医院副院长代晓红激动地说,“在大疫面前,我们尽了一名医生应尽的职责。受到家乡如此礼遇,我们非常感动,也非常自豪。”
脱贫,决战决胜
凤城市通过采取“贫困户+特色农业”模式,壮大一镇一品特色产业,蓝旗镇蓝莓、草莓,红旗镇洋菇茑、凤凰城街道葡萄、草河街道小浆果、四门子食用菌等特色产业项目,帮助许多贫困户脱贫致富。同时,凤城创新提出“1+N”产业扶贫模式,“1”是建档立卡贫困户,“N”是扶贫产业。“1+N”给贫困户切实带来实惠。
王继刚是凤城市鸡冠山镇陡岗子村三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利用残联资助的10只绒山羊,通过辛勤劳动,收入连年递增,每年仅养羊一项,就增收近3万元。沙里寨镇亮子河村五组建档立卡贫困户林建国,双侧股骨头坏死。镇里资助他养了5头老母猪。2019年,他家的老母猪繁育了一百多头仔猪,销售额近20万元。
凤城市华达农场建有102座标准化木耳暖棚,与四个乡镇建立“飞地扶贫产业”,年产3000万袋木耳菌棒,实现销售收入1000万元,惠及众多贫困户。凤凰山旅游有限责任公司、锦江生物科技、双利食用菌、运华家庭农场、旺宝养牛专业合作社等数十家企业,积极参与扶贫事业,累计投入资金2785万元,发展各类型产业项目70个,产业分红1389万元,帮带覆盖全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目前凤城市形成了以小浆果、苗木、食用菌、中药材、柞蚕、绒山羊、肉牛、肉鸡、板栗等为主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全市省级农事龙头企业12家、丹东市级4家,年产值23.4亿元。
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6476户、13590人全部脱贫,16个省定贫困村全部摘帽。面对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大考”,凤城市以“干”当头的大扶贫格局,递交了一份完美“答卷”。
绘就,发展蓝图
2019年年初,凤城市委市政府为统筹抓好重点工作,全力推进凤城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努力在爬坡过坎中重拾信心、重树形象、重塑环境、重振雄风,决定在全市开展“一学、三建、四抓四促”活动。“一学”即开展“学习毛丰美、实干促振兴”活动。“三建”即开展项目建设年、制度建设年、作风建设年活动。“四抓四促”即开展抓党建促提升、抓项目促发展、抓防范促稳定、抓作风促落实活动。
与此同时,凤城确立了“干”字精神为城市精神,将生态立市、工业富市、旅游兴市、文化名市、人才强市确立为凤城的“五大发展战略”。
两年来,凤城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定信心、负重前行,干群同心、众志成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奋力在真抓实干中育新机开新局,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凤城正在用担当实干将“山泉校酒村”五张城市名片擦得越来越亮,用砥砺奋进将“五大发展战略”蓝图描绘得越来越清晰。凤城“干”字城市精神越来越深入人心,这里的人们已吹响决胜全面小康的奋进号角,正在谱写凤城高质量振兴发展的新篇章。
文:李侠
图:杜伟、孙德铭、邢宝库、慕连宝、丛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