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璠副教授是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与危重症医学科一名医生。2003年非典肆虐,正值刘教授毕业之际,虽然未能参加到抗击非典的战斗中,但前辈们逆行的身影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心中。2009年刘教授终于有机会奋战在抗击甲流的战场,并和全国人民共同取得了抗击甲流的胜利。2012年和2015年,刘教授两次援疆,为新疆塔城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立下汗马功劳,取得了优秀援疆干部的光荣称号。
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中华大地,作为一名呼吸科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刘璠副教授一直关注着疫情的动态并始终注意学习相关知识。在辽宁出现新冠肺炎疫情后作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院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担负起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的诊疗工作。当听闻全国医务工作者驰援武汉的号召,第一时间向组织报了名,并光荣地被选派为辽宁驰援湖北第六批医疗队的一员。
2月9日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振宁书记亲自带队,共有60名成员,包括30名医生和30名护士,作为辽宁省第六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在两个半小时内完成集结,飞往武汉。
2月10日凌晨医疗队抵达位于武汉市蔡甸区的驻地。这一天全体医疗队在王振宁书记统一指挥下进行了一整天严格的感控训练。2月11日医疗队迅速投入了抗击新冠肺炎的战斗。他们战斗的地点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区(以下简称“武汉协和西院”)。医疗队接管了武汉协和西院13楼东病区的50名重症新冠肺炎患者。
刘教授在医疗队内担任主任医的职责,分管25名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医疗队利用信息化方法快速整理出患者的病情特点,依据国家新冠肺炎指南认真地评估和制定治疗方案。通过不断实践,学习,总结和修正,根据武汉协和西院实际情况刘教授和团队共同制定了一系列工作规程和预案,保证每位队员知道做什么也知道怎么做。护服下他和队员们一样汗流浃背,护目镜内他们一样湿气弥漫。克服困难完成医疗工作保证医疗质量发挥出应有的医疗水平。
武汉老年大学书画教师余传高及其老伴,双双染病,其老伴病情更是急剧恶化,不到一周便撒手人寰,其他家人远在国外,只有余传高老师一人独自面对疾病和痛苦。正如特鲁多医生留下的警言: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刘教授和医疗队的每一队员除了关注老人家的病情,还时时关注他的心情,查房之余,经常同老人家谈心聊天,帮助余老师走出那段灰暗的人生时刻。
在余老师的积极配合下,在医护共同的呵护下,余老师终于康复。他挥毫泼墨,游龙画凤,为大家留下了很多珍贵而有意义的书画作品。而大家和余传高老师也通过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成了忘年交,出院后也经常通过微信彼此问候、鼓励,将治疗延续为珍贵的友情。
还有病房中的一个大家庭。老妈妈、姐弟四人都被病魔击倒。五位病人被分别收治于三家医院,其中二姐和三弟在我们病房。虽然饱受病魔折磨,二姐和三弟都非常开朗乐观,每日笑声不断,还鼓励他人。细心的医疗队员们发现病情不断改善的二姐在乐观中却总是难掩不安。经过了解才发现她自责于最先发病的自己连累了这么多家人,尤其是年迈的老妈妈和原本身体就不好的大姐。医疗队员们从专业的角度解释了疾病防控的难度和同心协力的必要,扫去了二姐心中最后一块阴霾。出院后的二姐在微信中说到“其实我很想你们摘下口罩,露出灿烂的微笑,我们像是多年没见面的朋友那样再次相逢.....”
30余天在王振宁书记的带领下刘教授所在的医疗队进行了多例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肺开放、俯卧位通气、胸腔闭式引流、CRRT、灌流吸附治疗和支气管镜检查,累计救治患者82人,近50位病人痊愈出院。我和我的战友们践行着希波克拉底誓言,共同直面新冠肺炎这个狡猾的凶残的敌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全国人民一同取得抗疫战斗的重大胜利。
如今刘教授已返回工作岗位,工作之余回想起在武汉的战斗仍心潮澎湃。能够有机会学着前辈们的样子,身披白色战袍,舍身于抗击新冠肺炎的前线,不负身为医者的使命,不负党,国家和人民的期望,将是刘教授此生最大的精神财富。
刘璠副教授健康语录:防病优于治病,强身健体更胜访医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