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为沈阳支援襄阳医疗队的领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保障医疗队队员的生命安全,圆满完成任务。同时解除队员的思想负担,及生活工作中的困难。”这是2月26上午在湖北襄阳带队驰援的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副院长冯济龙在视频连线中说道。
冯济龙副院长是沈阳市卫生健康委第4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领队,据冯院长介绍,这次抽掉了辽宁九家医疗单位10名医生、6名护士、1名行政管理共17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襄阳。于2月17日晚7时到达襄阳,分别进驻襄阳中心医院(8人),襄阳市第一医院(6人),南漳县人民医院(3人),经过2天的严格防护培训,就全部进入临床一线工作。
在抗击疫情阻击战中,冯济龙率先垂范,带领医疗队冲锋在襄阳疫情第一线,他讲党性、勇担当。面对疫情任务艰巨、风险性高,他严谨细致,调度有方,关心同志,大到重点任务部署,小到提醒一线人员自我防护,事无巨细,不辞辛苦。疫情防控中,他注重把握大局、突出重点,通过多次会议部署、培训演练、督导检查等举措,严格落实感染防控工作,确保医务人员零感染。
疫情面前做好感控工作是重中之重
“疫情面前光有冲劲是不够的,人人都必须严格做好感控工作中的每一个步骤。只有做好自身防护,我们才能有机会履行职责,践行誓言。”冯济龙在第一次驰援襄阳沈阳医疗队会议上郑重的说。
由于队员们之前工作中都没有接触过这么深入的感控要求,他邀请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二院的老师,对队员们耐心、细致的进行了穿脱防护服及配带护目镜的讲解,演示。冯济龙同队员们一起进行练习,看似简单,细节颇多,他严格监督,一丝不苟,使每位队员都百分之百达标,并且考核成绩优秀,沈阳医疗队以万全准备迎战疫情。
反复沟通确保队员生活无忧
为照顾好每一个队员,冯济龙掌握他们所有人的工作日程,“小张这几天都有雨,你怕冷,晚上准备个热水袋?”“王护士你的血糖怎么样了,衣柜里一定放几块糖。”冯济龙事无巨细,只要队员有要求,他就会竭尽所能去解决。他多次与上级领导及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给队员解决了防护用品短缺、午间休息地方、值班调整等问题。
襄阳的气温是湿冷的,由于疫情期间中央空调,不能使用,队员晚上睡觉都能感觉到冻脸,冯济龙立即联系相关部门,当地政府为他们送来了羽绒服,暖宝、帽子。每天他的工作日程中都记录的满满的,22日到襄阳市第一医院看望队员,24日要与南漳县人民医院小李护士电话沟通......“关心、解决队员们的生活工作问题,让他们无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工作中,这是我的责任。”冯济龙说。一件件小事,一个个惊喜让队员们的心暖暖的,大家干劲更足,纷纷表示,疫情当前,绝不退缩,不赢不归。
让党旗在襄阳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为更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冯济龙到达襄阳后,经沈阳市卫健委机关党委批准,成立沈阳驰援襄阳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他加强对年轻医护人员的思想引领,告诉年轻医护人员要向身边的优秀党员学习,以他们为榜样,去努力工作,实现人生价值;引导青年医护人员向党组织靠近,有5名青年护士主动提交了入党申请书,表达了强烈的入党愿望,特别是一名95后的年轻女护士,才22岁,在这次抗疫战斗中,表现勇敢、不惧困难,展现了年轻一代的优秀白衣天使形象。
最令冯济龙感动的是,整个团队的成员工作有热情、有拼劲,注重细节,不怕危险,不怕困难,体现了白衣天使的大爱精神。3名医生进入中心医院重症ICU病房工作,每天超过12小时工作,为了节省防护用品,每天工作少喝水或不喝水,少吃饭,每天都是汗水淋漓。还有辛苦的护理兄弟姐妹更是冲锋在前。6名护理人员最大的45岁,王艳丽护士长虽然有高血压、低血糖疾病和年轻人一样参与倒班工作,也无怨无悔。还有护理最年轻的90后女孩,22岁,在家里,在大家的眼里,还都是一个孩子,但这次主动申请支援前线,要用生与死的考验,书写白衣天使的大爱精神。“古有不破楼兰终不还,今有沈阳医疗队疫情不退我们决不收兵。我们有信心坚决打赢襄阳疫情阻击战,早日凯旋回家!”冯济龙坚定地说。
经过39天的战疫,冯济龙带领的沈阳医疗队凯旋归来,襄阳的39天,冯济龙瘦了5斤,集中修整结束后,同志们都让他再休息几天,他却放心不下科室的患者,4月7日就回到了工作岗位上。冯济龙是还是医院放疗科主任,在襄阳期间,他就一边完成抗疫工作,一边指导科室工作,还接听患者的咨询电话,他说:“肿瘤患者的治疗和其它科室不同,普通外科患者,手术后几乎没有后续问题需要处理,但肿瘤患者的治疗需要连续性,什么时候复查,复查后变化如何处置都要替患者想着。这些老患者的情况我最了解,我走了这么长时间,必须赶紧来上班了。”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冯济龙用实际行动诠释“敬畏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如今凯旋而归的他早已回到工作岗位,依旧夜以继日地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