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体检、心态阳光、科学治疗——乳腺癌其实没那么可怕
题记:
乳腺癌——女性最易患的恶性肿瘤之一。
近年来,我国女性患者乳腺癌发病率不断提高。癌魔不仅蚕食着女性的身体健康,更在精神上给患者留下了巨大的阴影。
随着科技的发展,乳腺癌诊疗技术也在不断提高,科学合理化的治疗方案以及靶向药物的出现,让乳腺癌开始变得不再那么可怕, 越来越多的乳腺癌患者在术后可以如常人一样健康的生活。
“人到中年,谁的朋友圈子里还没有个乳腺癌患者!”的确,乳腺癌的高发让人们对这个名字早已不再陌生。乳腺癌的防治问题也开始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专家陈波从事乳腺外科工作已经有整整16个年头了,16年来,他亲眼见证了无数乳腺癌患者的康复经历,也见证了无数家庭从绝望到充满希望的过程。
2020年医师节前夕,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出了自己的心愿:“合理预防、科学治疗,希望医学的发展能帮助更多女性不再被乳腺癌所困扰。”
乳腺癌到底该怎么预防?乳房疼会不会是乳腺癌?乳腺增生、乳腺结节会变成乳腺癌吗?出现乳腺结节必须尽快手术吗?乳腺癌转移后还有治疗的机会吗?乳腺癌术后复发是因为医生手术没有做好吗?……对于女性朋友最为关心的乳房健康问题,陈波教授给出了的答案。
【防癌关键词】 自我检查+定期体检
社会的发展让人们对自己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关注了,不少女性在常规体检后被告知有“乳腺增生”并为之忐忑不已。
“我们经常在门诊中遇到一些患者,自述乳房偶尔出现胀痛,彩超检查提示乳腺增生,患者十分忐忑,怀疑自己得了乳腺癌。”陈波教授表示,绝大多数的乳腺增生都是一种生理现象,有女性可能会在月经的前一周左右,感觉乳房胀痛,月经后疼痛就消失了。一些女性在生气、上火、着急等情绪波动较大时,也会感觉乳房疼得厉害。其实乳腺增生、乳房疼痛与乳腺癌并没有直接关联,绝大多数乳腺癌患者早期并无任何痛感。
科学研究发现,乳腺癌的发生与情绪、生活方式、装修污染、遗传等诸多因素有关,很难说究竟是哪一种在其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只能说当这些问题综合在一起,那么这个人发生乳腺癌的几率要比别人高。
因此,在乳腺癌的预防方面,除了调整情绪、远离污染、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外,患者还应养成日常自我检查及定期体检的习惯,可及早发现可能导致癌变的结节并合理干预。
【健康提醒】结节等级越高越应关注
近年来,随着医学常识的普及,很多人都意识到,身体里的“结节”不是什么好东西,应该高度警惕。那么,是不是乳腺出现结节就一定会转变成乳腺癌呢?在乳腺专科检查中,不同的数字与字母组合,又代表了哪些意义呢?
“首先,并非所有的乳腺结节都会癌变,但是,部分乳腺结节确实有癌变的可能。”对此,陈波教授指出,临床彩超检查中,一般会给乳腺结节进行1-5级分级,分级越高,癌变的风险也就越高。
一般情况下,分级显示三类以下的,基本可以排除恶性的可能,不需要处理,正常观察、定期体检就行,其癌变的几率相当于走在街上出车祸的几率;对于分级为4级的患者,4a级90%以上都是良性,可能个别人有问题,4b级,则有30~40%的癌变风险,因此,一般4b级以上的的患者,医生肯定会建议其手术,4c级的癌变风险可达到70%,一般分级为5级的患者,基本上90%就可以判定为乳腺癌了。
对于乳腺结节患者来说,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一个规范的预防机制,就到底什么样的患者需要预防性用药,目前我们还没有这样指南。对于预防性的切除乳腺组织,目前临床上有很多争议,其是否具有必要性仍是医学界目前还在探讨的问题。对于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我们建议可选择进行基因检测,如果存在基因突变,则可考虑在医生的建议下通过增加复查密度或手术等方式适度干预。
【高度警惕】这些症状危险!
早发现对乳腺癌患者的后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多数乳腺癌患者都是在常规体检或者专科检查时才发现的乳腺癌。那么,对于女性来说,有哪些症状可能预示着乳腺出了大问题呢?
陈波教授介绍说:“对于普通女性来说,很难掌握良性结节、正常乳腺组织与乳腺癌的区别。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发现乳房摸到肿块,两侧乳房不对称、乳头回缩、乳房表面出现酒窝状的小坑、乳房红肿、皮肤橘皮样改变,甚至在腋窝、颈部出现肿大的淋巴结后,才发现异常。”
实际上,良性肿物如纤维腺瘤大多触感光滑,与正常乳腺组织边界清晰,活动性好;而乳腺癌则触感较硬,没有明显界限,活动度不好。当然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定期的专科门诊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问题。
【误区解读】不能手术不代表不能治
在很多乳腺癌患者看来,能手术,就代表还有治疗的机会,一旦被告知手术不了,就如同坠落谷底,丧失了配合医生继续治疗的信心。
“药学的发展推动了医学的进步,创造了众多奇迹,在乳腺癌治疗领域也不例外。”陈波教授在回忆起医大一院第一例接受乳腺癌靶向治疗的患者时,印象深刻:那位患者是乳腺癌术后复发并出现肝转移,患者使用靶向药物后,肝脏的肿瘤神奇般的消失了。现在乳腺癌治疗已经进入分子分型的时代,不同的类型有相应的治疗方式,并且向精准治疗迈进。越来越多的早期乳腺癌患者达到临床治愈。乳腺癌患者即便已经发生了复发和转移,仍然能够通过有效的药物治疗,实现长期生存。
因此建议患者们能保持阳光乐观的心态,增强信心,配合治疗,大多数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其实还是非常长的。同时,患者的亲友可以给予患者更多的交流、沟通和支持,帮助患者逐渐从悲观的情绪中能走出来,对于乳腺癌的治疗,这些也是非常重要的。
【医生提醒】乳腺癌跟乳腺癌大不一样
很多患者在确诊乳腺癌后,常会问医生:“我究竟还能活多久?”
有患者看到或听到其他乳腺癌患者术后一两年就去世的消息后,开始黯然神伤;也有患者见其他患者术后十几年没有复发,就要求医生给自己改成人家用过的治疗方案;更有甚者,在乳腺癌术后复发的情况下,埋怨是医生没给自己的手术做好。
对此,陈波教授表示,在临床中,每位患者的情况都是略有差异的,患者不宜盲目与她人对比,有的患者适合化疗,有的患者适合靶向治疗,有的患者适合内分泌治疗……这是具有个体差异的。总之,合理的治疗应建立在充分信任医生的基础上,由医生根据不同患者的病理分型、肿瘤分期、基础健康情况、经济情况等因素,综合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疾病既不能轻视大意,也不宜有过重的心理负担,科学的治疗才是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的有效途径。
【就诊提醒】两个院区专家、设备、治疗方案都一样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作为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临床专科,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乳腺疾病诊治专业学科,在乳腺癌围手术期个体化规范化综合治疗方面具有突出优势。
乳腺外科开展的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和保乳保腋窝根治手术,麦默通微创旋切术,静脉输液港植入术,早期乳腺癌及癌前期病变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乳房单纯腺体切除单囊假体置入术和乳腺癌术后Ⅰ、Ⅱ期乳房再造手术等,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实现了真正的乳腺癌个体化靶向综合治疗。
近年来,不少市民发现,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浑南院区,又出现了一个乳腺外科。究竟这两个乳腺外科有没有关联,患者该去哪里就诊呢?
对此,陈波教授解释说:“两个院区的乳腺外科都是一样的,只是地理位置、院区新旧程度略有差异,在治疗方案的确定原则、治疗手段、医生的专业水准、各种检查设备等等,这些都是一样的。患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便利情况,选择在不同的院区就诊。”
【名医小传】
陈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乳腺外科 副主任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 委员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美容外科分会 常务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沈阳学组 候任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乳腺疾病培训专家委员会 委员
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
辽宁省医学会外科分会乳腺学组 组员兼秘书
辽宁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委员兼秘书
2003年获博士学位;2007年10月-2009年1月赴美国MD 安德森癌症中心 访问学者
目前获得国家自然基金在内的科研课题10项,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于2010年5月获得沈阳市五四奖章,2017年评为辽宁省特聘教授。
在乳腺癌的诊断,乳腺癌根治术,保乳手术,乳房重建,腔镜手术等各类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全身治疗上有丰富的经验和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