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建美丽庭院 过小康生活)
蓝天白云下,弓长岭区汤河镇石四村村民朱桂玲的小院里,绿树成荫,花繁叶茂,鲜果挂满枝,凉亭、桌凳、摇椅、健身器材、红灯笼布设其间,优美如画的农家小院让人心旷神怡。
庭院,是中国人居住情感的一个符号,始终成为缭绕心间的牵挂,并最终影响着人们的居住心态。
“现在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了,我们农家院里不光要种菜,还要整洁、美丽。”朱桂玲的丈夫衣元贵介绍,“我女儿在日本留学期间发回来她拍的照片,日本庭院的幽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我们着手建设我们美丽家园的榜样。”闲暇时,勤快能干的夫妻俩共同打理小院。葡萄架下挂摇椅;果树之间架凉亭,里面放上桌和凳;房子前面摆盆栽;甬路旁边栽花草。“你尝尝我家的枸杞子,酸甜可口;再尝尝李子的味道。”衣元贵自豪地介绍。
美人蕉、串红、百合;铁树、发财树;苹果树、李子树、柠檬树、石榴树……衣元贵院子里栽植的各种花、树达40多种,推窗见绿,抬头赏景,起步闻香。“建设美丽庭院,给我们生活增添了快乐、健康和幸福。”朱桂玲笑着说道,“等眼前这片地里的花落了,我就再栽别的花,我家春、夏、秋三季都有鲜花,我可喜欢花了!”
有庭院的地方就会有故事。朱桂玲的小院里故事多多、好事连连。“缘梦婚姻家政介绍所”醒目的牌匾挂在房檐上。64岁的村医朱桂玲不仅为村民治病,热心的她利用熟人多的优势,乐于“牵线、搭桥”,在2016年成立了缘梦婚姻家政介绍所。“这可是正规的介绍所,有营业执照,而且是免费的,”朱桂玲着重强调,“有时候人家大老远来看对象,到中午了不好意思让人饿着肚子走啊,就得供饭。(下转2版)
岁数大的,我们担心他自己坐车回去不安全,就打车把他送到家。”朱桂玲介绍成功的“对象”她自己都记不清楚有多少了,回忆起“好事”,她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
“我家的小院和刘孚春家的相比差多了,他很有创意!你们去看看!”衣元贵指引。
“中国传统的庭院,是自然盛景与匠人之心的完美结合,蕴含着优雅与从容,凸显着境界与智慧。”刘孚春一手打造的“家”对此有明显的诠释。
院落外,刘孚春修剪的绿植“步步高”(圆盘形状)最为抢眼,成为过客点赞、拍照的一处“景观”。他还把其他绿植修剪成“葫芦”“长颈鹿”“回头鸟”等形状 。庭院里,假山下,鲜花旁,水车伴着一池碧水,鱼儿悠闲畅游。圆枣子爬满了一侧墙,一小块地栽种着蔬菜。院落对面的百果园里,苹果梨、尖把梨、绥中白梨、杨梨、南果梨、香瓜梨、苹果、山楂、榛子等40种果树挂满了水灵灵的果实。
刘孚春和老伴居住在小院里,这里的一石一砖、一花一草、一枝一叶的布局都是刘孚春独自设计和打造。假山的石头是他从远处的山上寻来的“奇石”;支撑起圆枣子的水泥柱是他自己砌筑并用铁丝勾勒出逼真的木纹图案;为防止养鱼的水池渗水和冻裂,他做了保温层;各种工具、设备有序摆放在仓房里;他自己的活动室里摆放着笔墨、二胡……
有庭院的地方都会寄托着内心深处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怀。在原汤河中学任教师的刘孚春在49岁时便规划起他退休后的“生活”,打造心目中的庭院便是他退休后生活中乐而不疲的一个日常所为。这地方栽什么,那块地种什么;这棵树怎么修剪,那块石头怎么放,他早就心中有数。他家院落展现出的美丽画卷,显现中国元素和文化底蕴,也展示出他心灵手巧、吃苦耐劳的匠人底色。
郁郁葱葱的院落里,竖立着一根银色的“铁杆”,下面是黑色古朴的“灯罩”。“那是旗杆和音箱!我严格按照《国旗法》的规定,每逢重大节日和活动都会升挂国旗。一边听着国歌,一边升旗,我心里偷着乐!”刘孚春特别介绍,“我有时候拿自己家的割草机在村里义务除草,好多村民都问我,‘给你多少钱啊?’我不想解释。”
动摇风景丽,盖覆庭院深。朱桂玲夫妇和刘孚春精心构建的美丽庭院,寓情于景,寓物于义,是诗情画意和精神灵魂的栖居,是小康生活的一个标志,也是汤河镇“三优创建活动,提升民生福祉”的典范。
从2017年至今,汤河镇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三优创建”即“优美庭院”“卫生优美商户”“优美一条街”评选活动,采取“党委主导、政府实施、专群结合、群众参与”举措,达到“提升素质、优化环境、崇尚文明、典型带动”目的。通过3年的评选活动,汤河镇共评选出“优美庭院” “卫生优美商户”共958户,“优美一条街”4条。现在全镇已经形成百户带动、千户联动、万民参与的良好局面。居民的素质得到了有效提升,镇域内的环境也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居民幸福感明显增强。今后,汤河镇还将继续全力推进此项活动,进一步提升民生福祉,向小康之路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