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太子河区纪委监委探索“三不”科学理念 下好标本兼治“一盘棋”)
太子河区纪委监委着力探索“三不”机制蕴含的科学理念,学习标本兼治的整体思维,深刻把握三者各有侧重、有机联系的规律,从太子河区情出发,持续发力,步步深入,边惩边治、以惩促治,坚持“不敢”“不能”“不想”贯通协同,下好标本兼治“一盘棋”,提升整体效应。
保持高压态势, 在强化“不敢”中同时推进 “不能”“不想”。一体推进“三不”机制,惩治腐败必须紧抓不放、利剑高悬,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持续强化“不敢”“知止”氛围,以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创造条件,进而向“不能”“不想”迈进。
去年以来,太子河区纪委监委持续加大正风反腐力度,严肃查处重点领域腐败问题。一是围绕疫情防控重点,做好监督工作,开展明察暗访418次,发现问题39个,查处2人;二是聚焦群众痛点难点焦点,查处群众身边腐败问题45件,处分28人;三是开展涉农领域资金、项目大排查大起底,共发现问题1210件,35件纪检线索全部办结,转相关部门处置整改1175件;四是开展专项清理整治“大棚房”问题7件、专项整治领导干部利用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谋取私利问题,深挖涉恶“保护伞”1人,以扎实整治成效取信于民,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破立并举 , 在推进“不能”中巩固“不敢”“不想”。推动“不能”,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有机统一,查找案发规律,分析了解易滋生腐败的主要风险点,充分发挥制度利器作用,着力强化监督制约,为“不敢”“不想”创造制度条件,提供机制保障。
太子河区纪委监委在数据分析上下功夫,寻找发案规律,查找体制机制漏洞,做到既治理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又溯源治本;既注重解决当前问题,又分析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与所在地区单位的政治生态有何关联,把找“病树”查“病因”治“病症”相结合。
探索建立“纪检监察室+派驻机构+乡镇(街道)纪(工)委”的1+2执纪监督协作模式,注重用好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四位一体”立体监督网络,做实政治监督、做细日常监督,着力营造“不能腐”的制度环境。
教育引导, 成风化人, 在强化“不敢”“不能”中形成“不想”的自觉。通过高压监督、制度制约的他律手段,引导党员领导干部真正对纪律、法律敬畏,由“不敢”“不能”真正变为“不想”,是以达到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
十九大以来,太子河区纪委监委不断改进警示教育方式方法,从“正衣冠、照镜子”的任前廉政测试,到“鲜活血淋”的会前警示教育片;从开展全区年度警示教育大会,到参观各地反腐倡廉展览馆;从“微载体”筑牢廉政教育“大防线”,到开展具有心理干预特色的“劝廉”讲堂;从挪用公款948万元的原沙岭镇副镇长董天红,到骗取动迁补偿款13万元的原区城乡建设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郑俊伟,区纪委监委以身边人、身边事作为题材,探索形成太子河区特色的“警示教育链”,植入干部成长全过程。
法律意识水平,是党员干部守法懂法用法的关键,太子河区各级党委通过多种方式将“两准则四条例”的学习实现常态化、长效化,促使党员干部对党纪法规实打实的学深悟透、入脑入心,真正以法治思维依法办事、秉公执政,达到“不想腐”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