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大家日常生活都需要注意什么呢?勤洗手、常通风、不扎堆、不聚集、戴口罩、一米线等好习惯,您还在坚持吗?
首先,思想上对疫情防控和个人防护仍然要高度重视、不能麻痹大意。目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虽然持续向好,但乌鲁木齐、大连等地仍有病例发生,切不可掉以轻心。大家应该主动关注官方发布的疫情信息并积极配合做好各种防范措施。
第二,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完全结束,市民在公园、广场、小区室外开放空间等开放性场所进行户外活动时,仍应配合相关部门的防控措施。户外活动时,尽可能减少与他人近距离接触,避免扎堆聊天,需要交流时,应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
第三,适量运动要坚持,适当的户外锻炼可以改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第四日常出行途中要注意,公众出行时,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或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服从、配合公交运输单位疫情期间采取的各项预防措施;尽可能减少触碰公共交通工具上的公用物品;接触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后,必须洗手,或用手消毒剂消毒;在彻底清洁双手之前不要触碰口、眼、鼻。
夏季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预防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关,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至关重要。
如何预防呢?
首先是讲究个人卫生,提倡勤洗手,学会科学洗手,最好用流动水洗。
第二是要注意饮水、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腐烂变质的水果、蔬菜,生食瓜果蔬菜一定要洗净;烹调时生熟食品要分开,避免交叉污染,食物尽量要蒸透煮熟,装食物的餐具也要注意生熟分开;不吃不干净的食物,尽量不要到卫生条件差的街头摊点就餐,尽量在外少吃凉拌菜和肉类烧烤等街边小摊的食物。
第三是要保持环境卫生:自觉做到不乱扔垃圾;室内经常通风换气。
第四是食堂和家庭采购食品要严格把好质量关:切不可为贪便宜而购买变质的禽、蛋、肉和水产品。
第五是要有病及时就医:如果自己或家人出现了恶心、呕吐、腹泻、发热等症状,千万要引起重视,及时到医院诊治。
夏季是各种海水产品大量上市的季节,各种美味的鱼、虾、蟹等可供人们选择,种类繁多,营养价值丰富。那么在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如何安全食用水产品呢?
疾控部门提醒:要到正规超市或市场选购分装好的生鲜产品,加工烹调应做到烧熟煮透避免生吃、半生吃。
在清洗加工时,应该准备专门清洗生食品的容器(盆),用流动的清洁水进行清洗。处理生的食物也要有专用的设备和用具,例如刀具和砧板;切完生食后,要及时清洗、消毒砧板等工具,并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生熟分开的目的是避免生的食物上携带的致病菌污染到直接入口的食物,引起食源性疾病。
加工烹调时应做到烧熟煮透。
两人及以上共同就餐时,要记得使用公筷、公勺,减少交叉感染,降低传染性疾病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已经烹调熟的未食用完的水产品,请放置冰箱冷藏室保存,保持0-4℃,尽早食用。再次食用前,一定要充分加热,中心温度要达到70℃以上。
坚持科学佩戴口罩。
提倡勤洗手,不吃生冷食品,注意清洁卫生。倡导健康生活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有助于我们防控新冠肺炎,而且有助于我们预防各类传染病!希望大家将这些好习惯坚持下去,为自己、也为他人!
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副主任 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