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看辽宁”采访团丹东之行的第一站来到了有“中国北方第一村”美誉的大梨树村。
大梨树村隶属于辽宁省凤城市凤山经济管理区,位于凤城市区西南10公里,是“干”字精神发祥地,中国农业生态建设示范村。
全村总面积48平方公里,有山地5.4万亩、耕地7400亩。5131口人当中,满族人口占81%。1992年成立了丹东地区第一家村级党委,现有党员195人。2018年,全村集体固定资产超5亿元,村可支配财力2000万元,人均年收入2.2万元。
大梨树村文化和旅游资源富集,乡村旅游依托生态建设成果,从万亩果园“春赏花、秋摘果”起步,随着满族特色新村建设,形成了村庄就是景区,景区就是村庄,景区与村庄融为一体的发展格局。这其中,令人陶醉其间的如画山水和独树一帜的干字文化成为了大梨树乡村旅游的两大亮点。
每年春季,景区进入赏花的黄金季节,万亩梨花竞相开放,色彩缤纷,吸引游人纷纷驻足;进入夏季,龙潭荷花盛放,夜间“印象大梨树”文艺演出如火如荼,大梨树俨然成为了丹东市民消夏纳凉的“城市后花园”;步入秋季,花果山上的各色水果扮靓山村,游客尽享采摘的乐趣;进入冬游时节,戏冰雪、赶大集、品民俗、过大年,为游客提供了冬季运动、摄影、观赏的空间。
有山不成林,有水存不住,大梨树村原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1989年,老书记带领村民发扬苦干、实干、巧干的干字精神,历时十年,修山治水,建成了万亩果园,在此基础上开发乡村旅游,不断建设旅游景点,丰富旅游文化,拓展相关产业,使大梨树村彻底摆脱了贫困,成为了中国美丽乡村。
大梨树村乡村旅游始于2000年,紧紧围绕“生态立村、农业稳村、旅游兴村、文化塑村”战略定位,坚持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发展之路,唱响“开放曲”、打好“绿色牌”。经过30多年的苦干、实干加巧干,把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已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近三年来,大梨树乡村旅游年平均接待量为50.5万人次,年旅游综合收入平均为6310万元,各项指标总体保持稳定上升。
大梨树村原党委书记毛丰美连续五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被中宣部追授为“全国时代楷模”、被中组部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由他倡导和践行的干字精神已成为一面旗帜,进而发展成了干字文化,吸引全国各地特别是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前来参观学习。干字广场上的干字碑和毛丰美纪念馆等景点,已经成为基层党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场所。
大梨树村全村的森林覆盖率达到80%,街巷绿化10公里,路边河边绿化60公里,居民庭院绿化1.5万平方米,单位环境绿化1万平方米,宜林荒山绿化率达到90%以上,公路两侧荒山坡面绿化率达到98%。先后被评为中国美丽乡村、中国绿色村庄,并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第二批宜居村庄示范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