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中午,凤城市鸡冠山镇陡岗子村三组,一群“红马甲”头顶着烈日,正忙着从一辆大卡车上卸下红瓦片,搬运到一户破旧的房子前。他们中有男有女,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他们顾不上擦去脸上的汗水,更顾不上喝口清凉的水,一摞摞的红瓦在他们手中传递着,也传递着这些“红马甲”--凤城市义工团队成员的爱心。
旁边那座破旧房子的主人叫马淑清,是鸡冠山镇陡岗村三组的低保贫困户,今年77岁。她家的房子破旧不堪,早就应该翻建了。按照政策,低保户危房改造国家可以补助25000元。可是光靠这25000元按照最低标准建房也不够,自己还需要补贴一部分。马淑清平时就靠每月100多元的低保金勉强生活,又有心脏病和腰腿疼,她的儿子在外地打工,也患有风湿病,生活条件也不好。因此,建房的事一拖再拖。
今年4月,村里统计贫困户危房改造的时候,马淑清家的房子又一次被列入了计划。但由于资金的缺口,老人一直不想建,镇村干部多次上门做工作,可老人实在拿不出钱来。眼看着全村计划的8户危房改造,其他7户都已经竣工了,就差马淑清老人这一户了。镇包村领导纪委书记艾民听说这一情况后,也非常着急,立刻到老人家了解情况。当看到几欲倒塌的房子、极其简陋的居住环境以及老人佝偻瘦弱的身体时,艾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于是,他想到了凤城市爱心义工团队。他以前接触过这个团队,对团队里的很多人比较熟悉。经过与团队负责人的沟通,义工团队派人实地考察后当即决定:这个忙一定要帮,而且要帮到实处,要把钱用在“刀刃”上。他们自己跑建材市场,力争花最少的钱,办最实的事儿。最后,大家共同筹措了价值5000多元的砖、瓦、水泥、房架子等,并送到了马淑清老人的家门口。老人和她刚刚赶回来准备借钱建房的儿子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一个劲儿地感谢大伙,感谢党的好政策。
材料准备好了,村里又帮着找来了施工队,并在村党支部书记的协调下答应先建房,等新房验收拿到国家补贴款后再给钱。老人的儿子又东挪西凑借了4000元,这样,新房马上就能开工了,老人盼了一辈子的房子终于有着落了,大家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