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文明程度代表着一座城市的形象,彰显着一座城市的魅力。大东区剑指不文明行为和“脏乱差”现象,向“老大难”开刀,向城市“顽疾”宣战,铁拳整治老旧小区乱搭乱建、线缆乱披乱挂、楼道乱堆杂物、小广告乱张贴、油烟乱排放,并建立长效机制,以问题的“减法”累积创城成效。
“创城不仅仅要在检查与督办中出数字、达指标、拿牌子,更要在创建过程中用‘和谐创城’理念回应关切民生问题,从而在全区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水平。”大东区主要领导说。
如何根治“脏乱差”之本?首先要从观念入手,确保思想先行。居民的文明素质是城市文明的基础和变量,大东区从广大群众的思想境界入手,充分发挥制度的优越性,在各个层面、各条战线进行宣传发动,做大参与文明创建的人群,赢得广大市民的认同和支持,进而通过市民的积极参与,向“脏乱差”的源头开刀,让不文明的行为不断减量。
激浊而扬清,知荣而明耻。全区编发《大东创城》简报39期,在“大东观澜”、社区微信网格矩阵推送创城常识、创建动态、创作短视频等12680条,内容涵盖摆放共享单车、清理小招贴、规范文明排队、避免铺张浪费、劝导不文明行为等方面。印制创城宣传停车卡、纸抽盒、《致广大市民的一封信》等宣传品,基本完成入户宣传全覆盖。邀请省市道德模范等走进社区进行宣讲,形成“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导向和强大气场。机关党员当先锋、打头阵,通过“助力创城,党员在前”行动,帮助全区130个社区(村)提升文明水平。区直机关工委组织51人的创城宣讲团,用微故事传播新文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城市文明创建的全过程。发动协商会企业参与“协商会助力创城,新力量文明大东”创城主题宣传及“文明共建,你我共享”志愿服务,携手共建文明城市新风尚。
如何让不文明行为准确曝光、形成社会监督的常态化?大东区通过文明巡访团、文明劝导团以及评选“最美创城人”等手段,达到市民参与创城的目的,达到市民监督创城、共同整治的效果。大东区文明巡访团持续开展“文明随手拍”活动,重点拍摄市民文明素质、环境卫生、公共秩序、基础设施等方面问题并通过微信上传到“三即时”微信群,督导人员及时有效地进行督导,达到立整立改的成效。大东区创城办通过积极发动、深入挖掘,已招募社区居民、优秀志愿者、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等责任心强、热心公益事业的424名群众代表加入文明劝导团。文明劝导员深入各个点位,针对《市民不文明清单》中轻微非违法类不文明行为予以劝导纠正。
如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准、落实,在日常生活常态中扎根,变成大东人思想、行为、生活的依据和遵循?大东区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沈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工作融入创城工作,求落地、较真章、见实效。
以创城为载体,大东区正形成人人创城的气氛、处处创城的机制、事事在创城的氛围。当前,全区结合创城工作,全面启动文明素质提升系列行动,落实《沈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同时结合老旧小区整治、背街小巷环境整治、占道经营整治、不文明养犬行为整治等“十大专项整治”行动,全力解决各类城市顽疾,迅速消减不文明存量,推动城市文明“水涨船高”。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傅淞岩
通讯员杨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