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科协联合网易辽宁,连续30天推出“科技为民 奋斗有我”系列报道,致敬你我身边的辽宁科技人!
在很多建大人的心中,2020年2月23日是一个难忘的不眠之夜。
那天深夜,沈阳建筑大学工厂车间里灯火通明,30余名教职工正在对经过26小时赶制的40套“方舱医疗隔断系统”做装车前的最后检查。零点,满载建大爱心的货车驶离校园,驰援武汉东湖高新区光谷科技会展中心方舱医院,成为方舱医院抗击疫情的重要屏障。
研发“智慧隔板” 可为巡航机器人提供巡航轨迹
在那个全国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帮助武汉抗击新冠疫情的特殊时期,武汉急需快速建设更多的方舱医院。沈阳建筑大学发挥学科专业特色助力抗疫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科研团队和教师投身科学研究,为抗疫工作贡献力量。
面对方舱医院需求量大、建设时间紧急、环境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沈阳建筑大学绿色能源与建筑研究分中心团队,采用重大应急设计模式,2月初突击研发“快装隔断+机器人”的智慧方舱医院系统用于方舱医院建设。
这套系统应用方钢管、阳光板等普通材料,1套尺寸为3米宽、1.8米高、2.5厘米厚,重量约为9公斤。作为方舱医院的组成部分,该系统最大的特点是“快”,具有超快速加工、徒手超快速组装、模数化、多样化快速分割空间等特点。
同时,隔断系统可为医疗巡航机器人提供坐标系统和巡航轨迹,形成完整的智慧方舱医院系统。在规整的方舱隔断网格中,医疗巡检机器人可以定时定轨巡检,及时发现体温过高患者并上报医生,医生也可以通过“机器人的眼睛”远程监控方舱环境,可以极大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减少医护人员传染的几率。
东湖高新区光谷科技会展中心方舱医院了解到这项研究成果之后,表示急需医疗隔断,但在抗击疫情攻坚阶段当地生产存在困难。
鏖战26小时 生产40套120片方舱医疗隔断
2月22日,当沈阳建筑大学获悉武汉方面的需求之后,学校党委立即决定加工制作成品并无偿捐赠。党委书记董玉宽、校长阎卫东、党委副书记宁先圣一线指挥,纷纷表示在抗击疫情关键时刻,一定要想办法为抗击疫情攻坚战贡献最大力量,武汉地区生产有困难我们就生产出来成品送过去。
学校工程训练中心(工厂)接连克服了材料短缺、工厂停工、人员不齐等多种问题,连夜组织采购、手工试制、批量加工、测试安装。中心负责人李颂华教授和建筑与规划学院李辰琦教授全程参与生产加工,带领技术人员对产品逐个进行质量检验,严把生产、清洁、装饰、包装、发运每个环节。
自22日18时起,制作团队经过26小时鏖战,终于顺利将40套共计120片方舱医疗隔断生产完成。
隔断上还精心绘制了建大师生的艺术作品,表达师生们希望患者早日康复的深深祝愿。学校参与设计和生产设备的教师和员工纷纷表示,“我们虽然不能成为冲在一线的逆行者,也可以立足专长,行动起来,成为抗击疫情的实践者,虽只能尽绵薄之力,也希望成星星之火,送点点温暖。”
5200个零部件饱含建大人深情厚谊
隔断系统生产完成后,如何运输又成为了一个小难题。建大校友、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踊跃支持,纷纷致电表示免费运输。2月23日中国邮政主动联系学校,表示有运力运载40套隔离系统,并将免费连夜发往武汉。
乘着夜色,40套120块快装隔断带着建大人的祝福出发了。这40套隔断,需要现场打磨制作的零部件共计5200个,其中连接构件1200个,其他插件480个。这些构件被认真地组装在一起,每一个细节里,都饱含建大人的真情和祝愿。
疫情最严峻的冬天虽然已经过去,但是沈阳建筑大学科技人在关键时刻勇挑重担,以科技为社会服务的精神和奋斗实践,生动诠释了“科技为民、奋斗有我”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