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春暖花开、莺飞草长的美好时节,有的人带着孩子去户外放风筝,有的人陪同老人在公园沐浴春光,有的人与爱人一起徜徉在春风里。可是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披着厚重的战袍,从4月5日至5月6日集体做了一次“月子”,在集中医学观察点整整坚守了31个日日夜夜,他们就是铁西区以皇琳为队长的张士锦江之星安置点医疗团队。
“一夜爆瘦”的最佳方法
4月23日晚,医疗队接到区疫情防控指挥部通知:马上有一批哈尔滨、牡丹江返沈人员被送往隔离点。各队员做好全方位的迎战准备,开启战时状态:19:17接收1人,23:30接收1人,00:08接收1人,00:55接收1人,01:28接收1人,01:40接收1人,01:55接收1人,02:12接收1人, 02:22接收1人,03:17接收1人。随后,又有1人转送发热门诊。稍作短暂歇息后大家快速调节状态又马上满血复活继续开启新一天的工作任务。像这样的一夜未眠已是隔离点的工作常态,队员们戏称这是 “一夜爆瘦”的最佳方法。
穿白衣戴口罩的“圣诞老人”
这个中国的庚子年,对于从韩国回来的6岁和4岁的高某某小哥俩来说一定是终身难忘的,因为一些穿白衣、戴口罩的“圣诞老人”经常送礼物给他们。事情是这样的:高爸爸带着两个儿子在机场转机的时候不小心把孩子所有的玩具、零食全都弄丢了,孩子们到了隔离点之后就开始哭闹吵着要玩具。在为他们做血清检测采血样时,为了防止孩子们哭闹影响采集工作,医疗队员王兆丹、吴丹特意把自己的糖果带去哄他们。孩子爸爸在网上订购的玩具和零食到货后,又是这些全副武装得不知是叔叔还是阿姨的人,在一次次接货、一次次消毒、一次次搬运后,像圣诞老人一样将礼物送到了孩子们的房间。孩子们把自己画的苹果、小船、蛋糕、房子和爱心送给了这些可爱又可亲的“圣诞老人”,用他们特殊的方式表达了对医疗队员的感谢之情。
“白加黑”模式守护隔离者的健康和安全
4月9日晚上将近11时,安置人员佟先生突发心前区不适,队长皇琳马上组织队员高忠庆、王兆丹进入其房间为其测量血压、了解既往史、服用速效救心丸并报告卫健局医政科,做好转运就医准备以备不时之需。服药之后,佟先生自感症状有所缓解,让医护人员回去休息。为了不影响佟先生休息,医疗队员就在房间门外守候,直至凌晨1点,再三确认无碍后才稍微松了口气回到各自房间,临走前叮嘱其稍有不适马上打电话,告知虽然没有亲人陪伴也不要担心,医护人员会24小时待命,全力守护所有安置者隔离期间的健康和安全。
14.2——9.8——7.6粗粮战血糖 细心赢美誉
“跟您商量点事,您看看我们的餐能不能给换一份粗粮的,大馅饺子、玉米饼、高粱米饭啥的都行,要不我们有一位安置者的血糖控制不下来啊,实在不行这个钱我出!”在得知从韩国返沈64岁的金先生患有糖尿病后,医疗队员汪旭多次与配餐公司协调换餐,于是,金先生每天收到的都是粗粮细作的餐食,他的空腹血糖也终于从14.2降到了7.6。为了表达心意,金先生委托朋友为医疗团队送上了书有“尽心尽职关怀备至 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锦旗以示感激之情。
舍小家为大家 赢得安全赢得感谢
一月末,大雪纷飞,铁西区第一批医疗队员主动请缨上战场,奔赴医学观察点;五月初,柳絮飘飞,好多队员已经是“五进宫”了。这三个多月中,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隔离点度过的,其中最长的要数皇琳带领的医疗团队,因为当时赶上了五一假期,他们为了能让其他战友能与家人多一些团聚,创下了在隔离点坚守31天的记录。队员汪旭隐瞒了脚底骨骨折的病情,坚持奋战了31天后去医院复查时,大家才知道他在一直忍痛坚持工作。高忠庆的防护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憋闷的防护服里可以清楚地听见自己的呼吸声,每天跑上跑下几万步的运送垃圾、处理各种事情,他自嘲说就当去了健身房免费锻炼了。队长皇琳的儿子马上高考,这三个月中的62天都在隔离点度过,作为母亲的她对儿子却少有陪伴,但是她说,相信儿子会理解她并以有这样的妈妈而骄傲。应急组组长张丽娜带领组员快速、妥善处理45件应急事件,信息组黄琳、胡欢上报200余份信息报表,抽血组张玲高效快速完成血清抗体检测225人次。
皇琳医疗团队用专业、贴心、周到的服务坚守安置点31天,服务225名安置者,赢得了安置者的尊重、配合和赞扬。5月10日母亲节,皇琳和她的队员们收到了来自安置者的祝福:感谢您和团队为我们的辛苦付出和爱心奉献,您也是孩子的母亲,也是母亲的孩子,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祝您和家人开心、快乐、幸福、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