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绿色农业技术中心在铁岭县双井子镇举办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推进落实会,现场演示推广黑土地保护项目技术模式。
黑土地保护
黑土地是极其珍贵的土壤资源,是提升粮食产能的基础。但由于长期高强度的利用,黑土地有机质含量下降。为遏制黑土地变瘦、变薄、变硬的趋势,我省自2015年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推进用地与养地相结合,采取有机肥施用、种植结构调整等综合措施,探索黑土地有效治理模式。
在项目推进会现场,铁岭县双井子镇的合作社展示了“深翻还田+粮豆轮作+保护性耕作”“隔年秸秆还田深翻”“深松+堆沤秸秆有机肥+保护性耕作”“深松+保护性耕作+施用畜禽粪肥”4种旱田黑土地保护的主要作业方式。沈阳农业大学土壤与环境学院院长汪景宽现场查看黑土地保护效果,为双井子镇黑土地保护工作把脉。
汪景宽说,实施黑土地保护项目就是要在土地里添加有机质,有机质中含有的胡敏酸和富里酸与土壤结合,就会呈现黑色。根据学界观点,黑土层20厘米以上、有机质含量1.2%以上才能叫黑土地。现场查看铁岭县双井子镇的土地情况表明,“深翻还田+粮豆轮作+保护性耕作”“隔年秸秆还田深翻”等模式适合这一带的土地。如果继续实施下去,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黑土地保护给农民带来实在利益
“黑土地保护项目让我们合作社的土地更松软,玉米品质更好,产量也更高。”铁岭县群发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雒铁良对记者说。
雒铁良告诉记者,铁岭县群发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从事黑土地保护项目已有2年,也从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合作社采用了玉米秸秆打包离田后深松的黑土地保护技术模式。秸秆离田后,都运送到堆沤场地,同时收集畜禽粪便,将畜禽粪便与秸秆混合在一起堆沤有机肥,再将有机肥还田。通过采取这种方式,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等有机肥资源,减少秸秆焚烧,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
“实施黑土地保护项目后,土地明显更松软了,玉米扎根扎得更深,比原来要深30到50厘米,能更好地抗倒伏,吸水吸肥效果也更好。同时,玉米产量也得到提高,每亩地能多产100至200斤,玉米棒也比原来更亮,口感更好。”雒铁良说。
铁岭县双井子镇副镇长谢明东向记者介绍,近几年,双井子镇积极参与黑土地保护项目,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下一步,双井子镇还要按照专家推荐的技术模式,继续进行推广,让农民通过实施黑土地保护项目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