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生命的重托,有你有我——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成立于2009年5月,护理队伍秉承“南丁格尔”精神,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在医院星级认证的进程中达到护理记录电子化,PDA扫码精准化,317护的人性化,基础护理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重症医学科危重症患者的各项规范化护理常规和流程及应急预案也逐渐完善,同时组织成立了静疗小组、压疮小组、血液净化小组、肠内营养小组、气道管理小组等,逐步组建起一支注重梯度人才的建设培养、积极进取,朝气蓬勃的护理队伍。
(图:ICU每日早交班,了解患者24小时病情,提出护理重点及措施)
科室目前有床位24张,护士42名,其中护士长1人,护士组长4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14人 护师21人 。是沈阳市的重点专科,擅长各种急危重症的抢救和监护。开展了多项床旁监测及治疗技术,如床旁血液净化治疗(CRRT治疗、血液灌流、血浆置换)、无创及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各种大手术后、重症感染、营养支持等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以及扎实过硬的抢救技术。
(图:护士长查房,护士组长交班)
ICU是一个特殊的临床科室,大多危重病人,需要时刻监护,谁都无法预料下一刻会有什么意外发生,所以ICU护士永远都处于精神紧绷的状态,随时做着抢救的准备。那是一个清晨,大家都在忙着给药,突然监护报警想起,责护在确定患者心跳骤停后,立即开始边呼叫边心肺复苏,其他人也立即行动起来。
我呼叫医生、我推抢救车、我推除颤仪、我拔气垫床、我记录、我给药、我接替心肺复苏......每个人都在大声说自己的抢救任务,以免重复,1分钟时心率为“0”,3分钟时心率为“0”,终于在抢救10分钟时,听见医生的呼叫,心跳恢复,停止心肺复苏。
就这样他们又一次成功的挽救了一条生命,患者稳定后他们又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默默的继续着未完成的工作。抢救似乎在重症医学科里很常见,但是这种团结默契是这个天使团队的法宝,可以使他们在工作中更快、更高、更强,成功的挽救更多的患者......
(图:抢救患者、记录、监护等团队合作)
每一个ICU的患者都没有家属能够全天陪伴在身边,极大部分患者极大可能是昏迷,镇静未醒,谵妄,朦胧,插着管。他们不能说,甚至没有眼神的交流。如何理解,有时候无力理解。有些可能可以靠文字,有些可以靠肢体语言。但更多靠你画我猜,及护理人员对所照顾患者的性格特点来说出患者内心想法。你会经常听到护理工作人员说如果你明白我说的请眨眨眼,或者摇摇头。当护理人员能正确表达出患者的需求,清醒患者会为工作人员竖大拇指以资鼓励。这些都会让工作人员自豪不已,这是一项属于ICU人员独有的技能。这些都是为了理解ICU的患者,更好得为他们服务。而大家所做的这些事情是很多人不知道的。
(图:护士为患者做基础护理,心理护理)
南丁格尔曾经说过,“护士必须有一颗同情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在ICU的工作很琐碎,大到抢救,小到剪指甲。但是很有条理,随时保证自己头脑清醒,明白自己接下来要干什么,虽然忙到连喝水的时间都要靠挤出来,但是从来没有人愿意离开,整个医疗团队为了守护生命最后一道防线而努力,大家跟病人之间的关系就像是在悬崖边上拔河,疾病拖着病人往悬崖下坠,医护人员拖着绳子往上拉,当病人从急病重病转危为安的时候,其实是团队协作的一个体现。每当和同事们聊起在自己班上抢救成功的病人或者病情好转的病人,内心的兴奋就会冲淡工作中所有的辛苦劳累。
(图:为护士每两小时为患者更换卧位)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重症医学科两名护士卫桂霞和韩冰在科室领导的感染下,火速驰援武汉,奔赴抗疫第一线,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在疫情的控制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前方护士在前线任重道远,后方护士在家守住阵地,特殊时期,大家共同担起重症人的责任。疫情期间很多护士利用休息时间去沈阳北站测温值班,为沈阳的疫情防控做出重大贡献。
在ICU工作虽说是辛苦的,但却是快乐、充实的。每天面对着那么多濒临生死的患者,大家深知责任重大,因为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生命,因此大家从不懈怠,当看着生命垂危的患者被抢救过来的时候,都会有一种无法言语的喜悦涌上心头;而当患者病情好转,能够从ICU转出至普通病房,大家会更加鼓励患者好好治疗,调节好自己的心态,祝福他们早日康复,而这些成就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这份工作快乐的源泉。
春回大地,穿暖花开,特殊的时期,仅以此祝愿广大护士兄弟姐妹们,512护士节快乐,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