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天空阴沉,不时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而铁岭县熊官屯镇小白梨村党支部书记张宏刚却不受天气影响,心情特别好。在自家的葡萄大棚里,他一边哼着小曲一边忙着给葡萄疏枝,看到记者,他捧起一串晶莹剔透、颗粒饱满的葡萄高兴地说:“看,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在葡萄暖棚里,清新的葡萄香扑鼻而来,放眼望去,一条条蜿蜒伸展的葡萄藤蔓上挂满了翠绿诱人的大串葡萄。张宏刚告诉记者,疫情期间,正值葡萄春季管理的关键时期,村里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开展技术服务和管理,确保大棚葡萄实现优质丰产。线上,葡萄种植培训微课堂为村民送去了出土上架、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控、架面管理等葡萄春季管理的关键技术。线下,小白梨村甜丰葡萄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黄振山走棚入户“传经送宝”,一对一指导讲解,为今年葡萄种植打下好基础。如今,小白梨村葡萄已挂满枝头。暖棚葡萄硕果累累,5月就能上市。冷棚葡萄也已经拉穗,7月下旬成熟,8月中旬进入采摘高峰期。
“小白梨村种植葡萄已有40多年历史,从最初的裸地葡萄到冷棚种植、暖棚栽培,如今葡萄产业已经成了村里的主导产业,种植面积近400亩,有葡萄大棚140余个。”张宏刚介绍说,随着葡萄产业逐渐发展壮大,2007年村里成立了葡萄专业合作社,2014年注册了 “小白梨沟” 商标,合作社采取统一管理、统一技术指导的模式确保葡萄品质,2017年还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由于葡萄品质好,“小白梨沟 ”葡萄闻名省内外,葡萄采摘季,村里每天都会迎来大量采摘游客,村民们也因葡萄产业走上致富路、日子越过越红火。
多年前,村民杜连文仅靠几亩地和外出打零工赚点钱,家里年收入不到1万元,给儿子娶媳妇都困难。2011年,看着村里葡萄产业发展越来越好,杜连文也盖起大棚种葡萄。10年间,杜连文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葡萄冷棚发展到10个,年纯收入超20万元,儿子结婚生子,还在铁岭市内买了楼房。杜连文笑着说:“这都多亏了种葡萄。”
“我们村还发展了40余栋蔬菜大棚,种植黄瓜、西红柿等绿色蔬菜,这也丰富了村里大棚采摘内容。如今,小白梨村330户村民基本家家户户从事大棚产业,村民年人均收入可达到1.5万元,在熊官屯镇里排名第一。”张宏刚骄傲地说,小白梨村还依托葡萄产业,享受到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好政策,正在打造农业观光休闲旅游新村,让村民收获更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