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风和日丽的春天,正是农忙的季节,公社的社员们都在紧张而又忙碌地种地、耕地、播种。我是一个农家的孩子,现在虽然成了一名祖国的保卫者,可是我有责任支援农业,改变农村的面貌,为农业早日机械化、电气化贡献一点力量。
——雷锋
医者仁心,大爱如磐。雷锋精神,辽宁续写。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袭来,辽宁千余名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紧急驰援。他们是雷锋精神的传承者,是当代的雷锋。
面对特殊环境,他们以自己的一线亲历续写“雷锋日记”,让我们通过《辽宁医疗队战“疫”前线续写“雷锋日记”》,共同弘扬雷锋精神,了解身在湖北的辽宁医务工作者的战“疫”经历和故事,共同感受这场严峻斗争中的辽宁担当、辽宁力量。
前线日记——隔离点的故事
记录者:沈阳市委党校隔离点负责人、市疾控中心放射卫生科科长 于光
2020年4月4日,星期六,晴,沈阳。
2月5日,沈阳市委党校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正式启用,目前在此隔离观察的主要是入境的密切接触者。从十几岁的留学生,到80多岁的老人;从入境工作的外国人,到归国的孕妇……我们工作人员的身份,有时是医生,有时是叔叔阿姨,有时还是朋友。不论工作有多忙,压力有多大,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在用无微不至的照顾与陪伴,守护着被隔离人员的平安。
自市委党校医学隔离观察点设置后,我就开始驻扎在这里,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密切接触者。整整两个月了,我们在这里没有工作日,因为所有的时间都是工作时间,就连睡觉、吃饭,都得抓紧抽空。
在隔离点,每位密切接触者都有单独的房间,还有市四院的医生在此提供医疗服务。政府设置了完善的设施,虽然隔离点的工作人员会提供周到的服务,但还是有一些密切接触者在刚来的时候会感到恐惧。
上个月中旬曾有个英国回来的小留学生,刚下车就开始哇哇大哭。女孩才15岁,父母又不能过来陪同,所以很害怕。为了安抚孩子的情绪,我穿着防护服帮她拿行李,陪她一起上了电梯。其实我们有医务人员通道,但是孩子情绪不稳定,我就给她送到了隔离房间。我跟她说:“小姑娘,没事儿,和到家差不太多,就是不让你出来。这里的叔叔阿姨都非常好,别怕,把灯都打开,一会儿阿姨给你测量体温。”为了让小女孩安心隔离,我与她的家人联系,同时也通过女孩的家人了解了她的性格。我有事没事就跟她聊几句,逐渐地,女孩适应了,也不害怕了,而我也成了她的好叔叔。
我们这里还有一名从国外独自旅行回来的老人。老人虽然身体很硬朗,但听说自己也成了密切接触者,心里仍旧非常恐惧。老人主要担心自己年纪大了,一旦确诊得了新冠肺炎,死亡率会很高。我跟她开玩笑说:“溜达一圈儿玩累了,顺便隔离,在这儿休息休息。”我的话逗乐了老人。几天前,老人解除隔离,还开玩笑地称赞我说:“你是我大侄儿。”
在我们隔离点,我几乎每天都要进“群”溜达溜达,看看密切接触者有什么需要。这个微信群叫“隔离不隔爱”,囊括了几乎所有在市委党校隔离点的密切接触者。群里每天都会更新隔离点的最新情况,不仅我和市疾控的工作人员在此解答各种问题,还有很多“老人”会帮助刚刚进入隔离点的密切接触者适应环境。大家在这里开着玩笑,共同的经历让很多人成了朋友。我们还相约疫情结束后一起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