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经济是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活跃度是经济活力的重要体现。记者4月16日从沈阳市统计局公布的市情分析中获悉,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入和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沈阳市个体经营户数量稳步增加,单体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分布更趋合理,吸纳就业能力显著增强。
个体户数量稳步增加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18年末沈阳市拥有个体经营户39.5万户,比2013年末(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下同)增加4.0万户,增长11.1%,年均增长2.1%,占全省个体经营户总量的比重达到18.6%,比2013年末上升2.1个百分点。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达到98.6万人,比2013年末增加17.1万人,增长20.9%,年均增长3.9%。按常住人口计算,2018年末全市每千人中个体从业人数为118.6人,与2013年末的98.8人相比,增长了20.0%。
住宿餐饮业增长最快
从产业结构看,2018年全市96.1%的个体经营户集中在第三产业,3.9%从事第二产业。
从行业门类看,全市的个体经济分布在国民经济16个行业门类中,且分布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满足人民生活需求的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4个门类,占比均超10%,合计占全市个体经营户总量的89.0%,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占比保持最高,达52.7%。
从行业结构变化看,住宿和餐饮业占比提升最快,由9.5%升至13.5%,提高4.0个百分点;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占比由9.4%升至11.2%,提高1.8个百分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比由0.7%升至2.0%,提高1.3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比由17.7%降至11.7%,下降6.0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占比由55%降至52.7%,下降2.3个百分点。个体户行业分布的变化,一方面体现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另一方面也与行业发展的日益规范和网络经济的发展有一定关系。
单体规模扩大
随着个体经济的逐步成熟,规范化、规模化特征逐步显现。2018年末,全市个体经营户户均从业人数为2.5人,比2013年末增加0.2人,增长9.2%。其中,从业人员在10-50人 的“中型户”增长最为明显,从2013年的3995户增加到2018年的5702户,增幅达到42.7%;从业人员10人以下的“小型户”38.9万户,比2013年增加3.8万户,增幅10.8%;户均从业人员50人以上的“大型户”51户,比2013年末减少8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