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东区:深化社会治理 彰显“枫桥经验”)
深化社会治理 彰显“枫桥经验”
推进开放小区规范化管理
夯实“一网一格”治理模式
疫情防控是对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如何在经受大考中收获经验?我们看到,大东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大东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在深入学习“枫桥经验”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出“一网一格多功能”社会治理模式,并于2019年7月19日召开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工作现场会,在全区范围推行。“一网一格多功能”模式就是依托“网”和“格”实现服务群众的最后“100米”,让“信息在网上传、人在格中转,事在格中办,治理成果在格中体现”,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家门口升级。疫情发生以来,“一网一格”模式有效地回应群众关切,纾解群众情绪,增强群众信心,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督、民事民评的“五民”工作法等创新举措在防控中发挥极大作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大东给予指导帮助,助推“枫桥经验”在大东区彰显生机,焕发新彩。
“一网一格多功能”治理模式的载体是“网格”。疫情防控期间,“三无”小区成为薄弱环节,也显露出“网格”边界的重要性。据统计,大东区有大大小小482个开放小区,建筑面积达1387万平方米,占全区总量的52%。2月2日,全区利用3天时间完成了开放小区封闭改造,投入资金467.75万元,设立封闭围挡设施26721延长米,建筑面积1124万平方米,原来暴露于开放管理中的2240栋居民楼,17.5万户居民都实现了封闭管理,切实保障了居民的生命健康。
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如何危中见机,危中寻机?疫情当前,从前难以封闭的小区,不仅封闭起来了,还获得居民们的充分支持和高度认可。大东区深刻地认识到:疫情防控投入的巨大的经济代价和社会成本就是社会治理深化提升的催化剂。开放小区进一步规范化管理,强化“网格”管理的物理边界,从而进一步夯实“一网一格多功能”治理模式。2月5日,全区实现封闭管理的第二天,区委迅速决策:推进开放小区规范化管理,让“防疫安全墙”屹立不倒!
大东区确立了“试点引路—复制推广—分类实施”的工作思路,区委书记、区长挂帅出征,区委副书记和区政府主管副区长具体推进,区委政法委统筹,区房产局、区民政局、区应急局等职能部门和各街道、社区主动作为,加速推进开放小区规范化管理进程,形成齐抓共管的综合治理格局。
实施“四步走”策略:第一步“破冰”,在2月9日,选取前进街道前进新村小区作为村屯实行规范化管理试点;第二步复制,“由1变3”,在2月11日分别增加万泉街道舟泉小区作为老城区小区实行规范化管理试点、二台子街道天东小区作为城乡接合部小区实行规范化管理试点;第三步推广,“由3变20”,在2月17日,区委决定在每个街道各选取2个开放小区作为试点,利用半个月的时间完成20个试点小区规范化管理工作;第四步普及,为“由20变482”,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在全部开放小区普及开来,305个开放小区、60栋单体楼已经实现保障型物业管理,年内实现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