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三月,生机勃勃。当走进昌图县八面城镇大和村战友种植专业合作社,眼前出现一幅幅鲜活的场景:在工人的操作下,一组由上料机、除尘滚筛、输送机、压块机等组成的机械生产流水线,仿佛蜿蜒的游龙,在轰鸣声中,将那粉碎后的秸秆变成了一包包方方正正的饲料。
“因为今年春节前后雨雪特别多,导致生产加工秸秆饲料的时间短,饲料市场现在缺口很大。”提起秸秆综合利用,大和村党总支书记、昌图县战友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高晓朋信心十足。
大和村位于昌图西北与吉林梨树喇嘛店接壤,虽有上万亩土地,但因为水资源匮乏,长期以来,无法进行蔬菜等农业开发项目,只能种植大苞米。如何强村富农,是摆在村“两委”面前的一道难题。2017年,高晓朋因势利导,提出 “母牛见母牛,三年五个头”,号召村里百姓进行黄牛养殖,开展秸秆综合利用。为联农带农,他率先组织成立了“战友种植”“蓬勃养牛”两个专业合作社。
三年来,大和村通过将秸秆加工成饲料,饲料喂牛过腹还田,推动了当地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发展。战友种植专业合作除流转土地约3000亩,进行订单种植外,每年还消耗掉周边4个村30000余亩地玉米秸秆,经过过筛除尘,做成青贮、黄贮、干秸秆等饲料24000吨,除少部分留于本村自用,其它主要销往内蒙、天津、山东、山西等地。这样,即降低了本村养牛户养殖成本,又使合作社增加了收入。同时,更减少了环境污染。
2017年全村黄牛养殖存栏量只有7头,现已发展到400余头,其中可繁母牛300余头,年出栏育肥牛200余头,带动养殖户45户,仅黄牛养殖一项,全村每年增收4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