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你们就安下心来抓紧调试生产线,其他的事情我们帮忙办。”3月17日,在位于铁岭县腰堡镇腰堡村的辽宁金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内,市委统战部原市台办副主任陈振刚的话语给企业负责人孙健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疫情期间,陈振刚勇敢逆行,坚持招商引资,为项目落地付出了不同寻常的艰辛。仅用20天,就促成辽宁金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落地铁岭。该项目签约资金5000万元,已落地资金3100万元,盘活旧厂房880平方米,办公楼1027平方米,计划建设口罩生产线10条,预计全部投产达效后日产口罩100万只,可实现年产值2亿元,纳税2000万元。
今年2月初,在一次和朋友的谈话中,陈振刚得知辽北客商张冬蕾和抚顺客商孙健等人有意投资医疗器械领域,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陈振刚立即通过电话与孙健本人取得联系。在交谈中,陈振刚获悉大连市正在与几位客商接洽,客商也有意在大连投资建厂。得知客商想法后,陈振刚对孙健说:“你的老家也在铁岭,多少也能了解到铁岭的营商环境非常好,铁岭市委市政府对招商引资工作高度重视,对每个项目都是保姆式服务,你们到铁岭投资,只需要专心生产经营,相关的审批手续都不用自己跑。特别是生产医疗器械,必须要有相关资质,来铁岭后我们都会帮你们办理,这可以为企业落地投产节省大量时间。同时,市委统战部还可以通过市工商联、市侨联帮助你们开拓市场,打开海外销售渠道。只要你们愿意来,我立即帮你们寻找厂房。”听了这番诚恳的话语,孙健感觉陈振刚确实是真心为他们着想,面对疫情他们确实希望尽早投产达效。最终经过商议,孙健等人决定在铁岭投资建厂。
随后,陈振刚马上开始实地考察厂房,3天之内他跑遍了开发区、铁岭县及周边的工业园区,寻找到10处交通便利、面积适宜的厂房,并全程跟踪服务,带着客商逐一考察。因为生产口罩对厂房的环境有特殊要求,看过的几处厂房都不太符合客商的要求,对此陈振刚心里也十分着急。一次,在和同事交流工作时,陈振刚无意间提及此事,说来也巧,统战部挂职腰堡镇第一副书记张伯尧知道铁岭县腰堡镇腰堡村有一处曾生产过食品的厂房,而且建有办公楼,非常符合客商的要求,立即向陈振刚推荐。经客商实地考察后十分满意,2月18日就签订了厂房租赁合同。
厂房问题解决后,为了让企业早日投产,陈振刚争分夺秒,在帮企业办理前期手续过程中,提前与相关部门对接,协助项目方备齐所需要件,有效缩短了办理时限。一周内就完成了考察、洽谈、签约、立项、办理证照等工作,并同步推进购进设备、招聘工人等工作。面对疫情期间招工难问题,陈振刚积极与人社部门联系,通过新闻媒体发布企业用工信息,几天时间就有200多人报名。通过和企业协商,企业同意将建档立卡贫困户作为优先招聘对象,为我市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有效助力。
眼看着机器设备陆续到位,可是受疫情影响,生产口罩的关键材料熔喷布在市场上十分紧缺。得知企业的困难后,陈振刚和市委统战部领导沟通,积极协调省工信委,梳理国内熔喷布生产厂家名录,帮助企业与上海一家供应商成功对接,首批购进2吨熔喷布,满足了企业生产需求。
“目前,我们有4条生产线正在安装调试中,企业产品主要供应铁岭市及周边地区,满足社会防疫所需。接下来,我们还将向医用防护服、护目镜、学生儿童口罩生产线和医用面膜领域拓展,全部投产后可提供就业岗位400个,力争打造成为全市最大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企业负责人孙健说:“疫情尚未结束,企业想尽快生产出口罩为疫情防控助力,每天调试设备的材料消耗也很大,陈大哥一直让我们不要着急,一定要确保口罩的质量。无论是注册登记还是产品销售、向上争取政策支持,陈大哥都想在我们前头,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同时,市委统战部领导也多次到企业帮助解决问题,表示会全力支持企业发展,这让我们非常感动,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快完成调试,早日投产。” 本报记者 袁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