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革命者,当他一进入革命行列的时候,就首先要确立坚定不移的革命人生观。树立这样的人生观,就必须培养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处处为党的利益、为人民的利益着想,具有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风格……
——雷锋
医者仁心,大爱如磐。雷锋精神,辽宁续写。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袭来,辽宁千余名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紧急驰援。他们是雷锋精神的传承者,是当代的雷锋。
面对特殊环境,他们以自己的一线亲历续写“雷锋日记”,让我们通过《辽宁医疗队战“疫”前线续写“雷锋日记”》,共同弘扬雷锋精神,了解身在湖北的辽宁医务工作者的战“疫”经历和故事,共同感受这场严峻斗争中的辽宁担当、辽宁力量。
前线日记——守护者
记录者:辽宁省金秋医院 张雯
2020年3月12日,星期四,多云,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从未想过自己在有生之年会有这样一段经历,这段经历会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奔赴异地他乡,手持一张没有姓名的机票,我们开启了这场特殊的“旅行”。
来武汉二十多天了,我每天在医院与驻地之间两点一线穿梭着。每当夜深人静时,就越发想家,想念家中的他,想念每个惦念我的家人。起初,医院组建新冠肺炎预备队时,我就开始做爱人的思想工作,并且商量好如果去了前线不告诉双方父母,省得多一份担心。到了武汉,我一打开手机看到婆婆发的信息,顿时热泪盈眶,看到她的鼓励和支持,我更加有勇气。
后方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支持让我更加坚定。国家守护我们,我们守护国家,队友守护我,同样我也守护队友!进病房前,大家一定会相互检查防护用品穿戴是否正确可靠,确认无误再进。虽然是临时组建的战队,彼此却不生疏,从医生到护士,我们配合很默契,因为我们心中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消灭病毒,帮助患者出院。
穿上防护服后的我们听力明显受阻,患者大多数都是老年人,而且说的还是方言,这对我们的听力还真是一大考验。寻声辨位、侧耳倾听,和后方沟通需要通过对讲机。病区信号不好,病人信息量大,戴N95口罩说话声音变小,只能反复沟通,不厌其烦地核对信息。
面对患者,我们会耐心和热情地帮助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去救治他们,我们要让患者感受到温暖,仿佛在患者面前,我们就是“暖心大白”。我们不怕苦不怕累,所有的困难都可以克服,只要早日战胜疫情,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有时患者会说一些感谢的话,虽然只是简单的道谢,但却是对我们的认可,是对我们最好的表达。
我们病区有一位老奶奶生活不能自理,我们每天照顾她的生活起居,喂她吃饭,帮她换纸尿裤。她经常跟我说一些我听不太懂的方言,我们用东北话和湖北话交流,一遍听不懂就说两遍,两遍不行就三遍,说不明白我们可以写字,看不清我们可以画画。虽然我们之间的沟通有点障碍,但我们都明白彼此的心意。
每当看到出院患者走出病房,我都会有满满的感动。我每天都数着多少人出院,每天都赞叹祖国的强大。在驻地,我们每天都要消毒、通风,无论多晚都必须要做。现在我闻到消毒水味,就会有前所未有的安全感。除了日常的工作,我相信好的心态是良药。休息之余,我经常去后边的停车场溜达运动,晒太阳,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爱与责任是一种传递。就如当年非典,我是被守护者,如今我成了逆行者。战“疫”还没有结束,姐妹们经常互相鼓励的话语就是:“我们一起来,一定一起回!做我们应该做的,愿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摘下口罩,在阳光下尽情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