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清晨,已经在抗疫战线上连续奋战了33天的杨琳接到紧急电话,由于外来返沈人员的增加,疫情防控难度加大,组织研究决定抽调她到和平区“集中安置点”负责医疗组全面工作。“请组织放心,我保证完成任务!”杨琳毫不犹豫地答应着。
1979年出生的杨琳,现任和平区南市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副主任医师。她的“角色”很多,医务工作者、党务工作者、警嫂,更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接到命令时,她的丈夫王暘也在抗疫一线持续工作战斗着,不能回家。而面对组织的安排,杨琳没有半点迟疑。虽然个人有很多困难,但是既懂业务又善沟通的她是这项任务的最佳人选。在家庭困难与抗疫斗争中,她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服从组织;选择了和抗疫斗争;选择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来到观察点后,杨琳迅速开展工作,与同事们一起安排好分区、梳理好工作流程、研究好工作环节和细节,实现无缝连接,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建立规范有序的工作制度,保证好外来返沈人员医疗保障工作的同时,也要保护好战友们。他们为相关人员测量体温、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安排核酸检测及引导入住。还要随时关注相关人员的情绪,进行适度的心理疏导。很多入住人员都在午夜十二点或者凌晨两三点来到“安置点”,之前还经历旅途的疲劳和奔波的辛苦,难免有情绪波动,杨琳和同事们不敢有一点松懈,耐心地为他们服务,给他们科普相关知识,获得相关人员的配合和好评。杨琳和同事们每天都会安排好全部人员后才休息,经常忙到凌晨刚眯一会,八点又起来继续工作。随着疫情形势变化,返沈人员数量持续增加,杨琳与同事们接到命令,又组建和启动了第二个、第三个“安置点”接待湖北及来自世界各地的返沈人员。杨琳和同事们保持高度重视、以极度负责的态度,认真仔细研判、反复论证每个步骤每个细节,确保“安置点”的工作顺畅和安全。
“书记,你不害怕吗?”年轻的小护士问杨琳。“这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职责所在。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更加没有理由害怕和后退。既然接受了组织交给的任务,就一定要保证完成”。在杨琳的影响和带动下,先后两名在“安置点”工作的年轻同事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用实际行动接受组织的考验。
一转眼,杨琳在“安置点”已经工作了半个多月。工作的性质和时间,决定了她的吃住都要在这里。于是家里的两个孩子就托付给家里两位年迈的妈妈照看,王暘的兄嫂也主动来帮忙。每天,两个孩子最快乐的事,就是跟妈妈视频,“宝贝听话,妈妈出差了,你们要乖乖的!”“妈妈,我和哥哥都很听话,你要注意身体呀!我们都想你了!”这是四岁的二宝最常说的话。而自闭的大儿子更多的时候,只会重复着“接妈妈!接妈妈!”杨琳也会暗自流泪,但很快她又擦干眼泪投入到工作之中。“为人母亲、为人子女,我有亏欠。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更是守护健康的白衣天使,没有这个国家这个城市大家的健康平安,就没有小家的幸福团圆。家人们给了我理解和最大的支持,她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工作,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据了解,杨琳曾荣获辽宁省模范警嫂,沈阳市五一劳动奖章,她的家是沈阳市的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