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25武汉 天气:大雨
护士,温柔战士的另一个名字
我叫郭欢,杏林驰援武汉的一名护士。
我是一位90后,尽管我们这代人年纪也不小了,但是还是有许多长辈把我们当孩子。在家里,我们是爸爸妈妈的“掌中宝”;在单位,我们是工作岗位的“小新人”。这次抗疫之战,没有让我们这些长大的孩子走开。我来到了武汉,想为90后证明,或许我们还不是英雄,但我们绝不是逃兵!
每天不断刷新的疫情信息的背后,是无数被感染者叵测的命运,和万千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
早晚查房、夜间值班、检查拍片、化验取表、送药、扎针,这样的忙碌是我们在战“疫”一线的常态,看似简单,却要求持久的认真。
在我护理的感染者当中,其中许多人已经很多天没有见到家人了,孤单和牵挂让他们眼睛里满是忐忑不安和渴望。而每一次问诊,他们都眼巴巴地看着我们,只是希望我们能陪他多聊一会。
在这个临时组建的大家庭中,有一个10岁大的小弟弟,因病情程度不同,他们一家三口被分别隔离在了不同的医院里。他被送到这里时一直在不停地哭,每天夜里吵着要找爸爸妈妈。毕竟在这个年龄孩子是最需要父母在身边的。他总是问,“姐姐,我什么时候才能见到我爸我妈呀?我还要在这里呆多久啊?”
原来,男孩父母长期在武汉打工,平时很少回家,从小他跟着爷爷奶奶长大,只有寒暑假来武汉找爸妈。这次未曾想,一家人团聚在武汉,却一起被被感染上了病毒。
他说,本来放寒假,爸爸妈妈已经答应他,要是乖乖地完成了作业就带他去游黄鹤楼,给我买最新款的电话手表……是的,如果没有这场疫情,他现在应该在学校上课、应该在操场上跟同学疯玩、应该为不完成作业而找借口……而现在,疫情,却把他一个人留在了陌生病床上。
离开了母亲的怀抱,小男孩最怕晚上睡觉,他说害怕黑而不敢闭上眼睛,而睁着眼睛,满眼又都是黑暗。
对这个孩子来讲,陪伴或许是最好的良药,如果时光倒退十几年,我和他一般大,让我独自面对众多的白大褂,我未必有他一半的坚强。即使戴着口罩,我每次都用手势和眼神传达问候、在防护服上画几个笑脸、再给他带些喜欢的小零食,希望能让他体会到家的温暖,收获简单的快乐,更加希望等到春暖花开时一家人团团圆圆地畅游黄鹤楼。
就在刚才,晚上9点再到他房间时,原本以为他早已睡着。但他好像在等我,从枕头下面拿出一方白纸条,上面工整地写着:天使姐姐,谢谢你!那是我5天以来,第一次看见他笑……月光从窗外透进来,照耀着病床上的小男孩,一个白枕头上的苹果梦。
弟弟,这世间哪有什么天使,只是长大了的孩子穿上了白衣裳,懂得了责任,懂得去展现温柔的力量。
记得临来武汉前,好多朋友对我说,何必冒这么大的风险?单位又没有硬性规定。的确,没有谁生来就该冲锋陷阵,没有谁命中注定就该英勇无畏,没有谁理所当然就该抛家舍子,甘心奉献。
不过,有灾难就必然有抗争,有疾病就定然有医生,有病痛就当然有护士,有黑夜就自然有黎明。
弟弟睡吧,放心的睡吧,姐姐为你监视这黑夜,等候那黎明。
【以上文字根据与郭欢微信沟通后整理】